■
那么什么样的心态下,投资者会倾向于抛掉手中的股票呢?我们的研究发现:抛售意向和投资者个体的股票幸福度有关,股票幸福度越低的投资者越倾向于抛掉手里的股票。这和之前股票幸福感和购买意向的结论正好配成一对,也就是说,投资者开心了就想多买点,不开心了就想把手上的抛抛掉。
还有一个相对的结论,那就是:相比女性股票投资者,男性股票投资者更加喜欢抛出股票。在之前我们讨论购买意向时,我们也说了相比女性,男性更加喜欢购买购票。所以,在此我们可以对男性股票投资者得出一个更概括性的结论:男性股票投资者比女性投资者更喜欢交易。更直白地说,女性投资者不容易出手,出手了就会坚守;而对男性投资者来说,或许进进出出本身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所以显而易见,他们就是喜欢交易。
第三,股市的变化对人的远期判断有什么影响?
投资者的信心是维系股市发展的命脉之一。我们通过测量股票投资者对于2009年年底上证指数的预测判断来解读每一天他们的信心是如何变化的。我们的研究发现:当天的上证指数越高,投资者预测2009年年底的股指也越高。预测线和实际线的起伏几乎完全吻合。这也就是说,投资者对于股市的信心是随着大盘的起伏而起伏的,大盘指数上扬了信心指数也上扬,大盘指数回落了信心指数也回落了。
然而对于股票投资者本身来说,这样的预测判断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的判断偏差。客观说来,对于2009年年底股指的预测不应该仅仅基于当天一天的股市行情,应该至少有更多的交易日行情参与到判断中来,也或许应该考虑到很多其他的经济、金融环境因素。然而,通过事实数据我们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股票投资人依旧十分依赖于当天的股事行情来判断长远的股市走向。
第四,人们的个性差异是否会影响他们对股市的幸福感?
以往研究发现,过于追求金钱,会使人们偏离追求生活的真谛。“对于财富的喜爱是罪恶的根源,但财富本身却不是”。
对金钱的偏好度,一部分是由先天因素所决定的,正如对于风险的态度一样,有些人天生是风险爱好者,而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对于金钱的看法也是如此,有些人天生对金钱不敏感,没有把金钱看得那么重要,或者没有认为金钱是一种驱动因素。金钱偏好的另一部分因素,取决于后天环境,当一个人面临不同的场景时,他对于金钱的态度会有所转变。那么对金钱持不同态度的人在股市中,面对变化的股市,幸福感是否会有差异呢?
我们的研究发现,越受到金钱激励,越觉得金钱重要则对股市股指的幸福感越低,而金钱动机因素越强,则对自己持有的股票幸福感越低。
那么,越偏好金钱,其在股市上的收益情况又如何呢?是否会有更高的收益呢?我们考察了金钱偏好和其股市投资回报的情况。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钱偏好中的动机因素和投资回报有关系,动机因素越高,则投资回报越高。如果和之前的结果联系起来,我们得到非常有意思的结果,即越受到金钱激励,其在股市上的绩效越好,但并不意味着其更幸福。这反应了追求金钱和追求幸福并不同步。
除去金钱偏好外,人本来的性格也会影响他在股市投资时候的幸福感。心理学研究常把人的性格特征分为“内控”与“外控”两种类型。用“控制点”来形容个体对于自己命运根源的认知,并用“内控”和“外控”这个术语来形容这两种不同的特征,内控是指个体认为达到自己的目标与运气无关或关系很小;外控则是指很多时候个体觉得自己对周围发生的事无能为力。
国内外研究显示,内控的人比外控的人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这可能因为,越内控,越对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比较有信心,自尊比较高,因此,对自己当前的生活比较满意;而外控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完全受制于他人或机遇控制,因此,他们对自己今后没有信心,觉得自己的行为受制于他人,对自己今后生活的控制感较差,具有较强的无助感,对生活可能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因此,主观幸福感较低。另外,一些研究发现内外控特征不同的人,在投资理财上面也会有所不同,內控倾向越强者,其所选择的投资组合风险也越高,两者呈现正相关。內控性越高,其投资回报业绩也越好,相比之下,越外控型则投资回报业绩越差。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很想了解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中国股市,具有不同内外控倾向的个体他们在股市中的幸福感又如何?内外控倾向是否会影响到他们对股市的态度呢?内外控对他们做出进一步的投资决策是否会有影响?
我们的研究显示,无论是MBA样本还是海富通样本,内外控倾向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股指和股票幸福感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外控型人格分数越高,股指和股票幸福感越低。
在股票跌幅和涨幅较大的情况下,内外控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股指和自持股票的幸福感,外控型越强,对股指和股市幸福感越低,在涨和跌的情况下都是同样的,也即总体而言,外控型特征越强,无论股市是涨还是跌,其幸福感都是更低的。
我们对所有样本内外控倾向和其投资回报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内外控和投资回报呈负的关系,越外控,则投资回报越低。这意味着,外控型的人在股票上的投资回报往往较低,其股市幸福感也较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