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7月9日宣布,在国内银行业中首家推出理财产品销售流程的“冷静期”设置,以此更好地保护国内投资者的利益,拉动投资者对其理财产品的信心。
前一段时间,外资银行因结构性理财产品在内地、香港等市场造成客户巨额亏损而屡遭投诉,市场形象大为受损。
据有关媒体报道,5月26日,内地女商人郝婷投资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的“KODA”产品,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不但赔光了8000多万港元的原始资金,还倒欠星展银行9000多万港元。同期,荷兰银行等国际知名大银行也爆出相同的问题。一时间,投资者对外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谈虎色变”,投资信心遭受到了重大打击。
针对目前投资者对外资银行理财信心陷入低迷的情况,外资银行近期普遍减缓了理财产品的推出速度。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产品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上周全国发行的135款理财产品中只有一款是外资银行发行的,而在没有爆发出结构性理财产品问题之前,这个数字一般是5到8款。但是,这种减少发行的消极方法并不能解决投资者对结构性理财产品不信任的问题。因此,此次东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冷静期”,可以看做是外资银行拯救其理财市场的一次积极尝试,一次对理财产品的创新。
所谓“冷静期”,指客户认购产品当日起至募集期结束后的1~3天。在“冷静期”内,客户全部投资金额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客户可申请撤销对其投资产品的认购并无需为此支付费用。从而使得投资者在认购产品后仍有一段时间充分考虑,并有机会作出二次选择,更好地实现理性投资。目前东亚银行“冷静期”设置主要针对设计相对复杂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此类产品广泛投资于股票、商品等不同市场,并纳入各类相对复杂的期权结构,因此希望通过“冷静期”设置给予投资者充分时间,了解产品结构及挂钩标的,以确定是否适合自身投资需要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从而最终尽可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对保本稳健型结构性产品、部分保本型结构性产品、非保本型结构性产品,将根据其风险等级逐步升高的特征,对应加长“冷静期”时间。
东亚中国常务副行长林志民先生表示:“国内零售银行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不断壮大,如何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帮助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显得格外重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博士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增加“冷静期”设置,实际上是“变相延长了销售期”,从而让客户有更长的考虑时间,是理财产品的一种创新,对投资者来说是利好的消息。
另有专家分析认为,之前外资银行大多挂钩海外市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巨亏的原因,主要是产品的“对赌的性质”,以及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海外股市、汇市出现巨幅波动所致。但是,投资者的金融理财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也是引发这次“理财危机”的原因。因此,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设置“冷静期”,无疑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醒投资者进行审慎投资;当然,也有利于减少银行后期的“麻烦”。但是,帮助投资者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关键是要提高产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如果银行在理财产品信息的披露上不完全、不充分的话,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将很难进行正确的“二次选择”,则“冷静期”的设置即使再好也会形同虚设。
相关链接: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