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财经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货币流速放慢 流动性暂难泛滥

 

CCTV.com  2009年07月19日 12:1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综合  

    时至7月中旬,上半年的各种经济数据纷纷传来。其中货币政策相关数据是引人关注的一个焦点,央行公布的数据, 看上去还比较热。

    截至2009年6月末,央行公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6.63万亿元,同比增长29.02%,增幅比上年末高9.2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4.44%,增幅比上年末高15.71个百分点。

    今年货币政策的数据呈现3个特点。

    一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过快。无论是存贷款的增长速度, 都是10余年来的新高, 其中M2和存款余额同比增长速度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而贷款余额增速是1978年以来的最高。

    与经济增长的峰顶2007年相比,200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最终修正为13.0%,对应的M2和存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6.7%、15.2%和16.1%。而今年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速为7.1%,对应的M2和存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8.46%、29.02%和34.44%。从量上来说,货币供应量大增,流动性过剩。

    二是货币流通速度继续下降。观察经济整体的流动性情况,不单单要看货币供应量,还要看货币流通速度。2007年各季度的货币流通速度分别为0.146、0.157、0.158和0.205; 2008年则为0.150、0.161、0.162和0.195。 而2009年一季度为0.124,二季度为0.130,同比下降接近20个百分点。

    今年货币供应量是在大增,但货币流通速度大幅度下滑。因此,虽然货币供应的量在扩张,但物价还是在继续下滑,工业生产不振,经济增长速度变缓。

    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影响经济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就货币流通速度。在经济衰退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通货紧缩预期加大;而当经济景气时,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通货膨胀往往加剧。因此,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大小还依赖于货币流通速度变动。

    从2009年的数据看,相同的货币供应量实现的GDP在下降,说明扩张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在减弱。

    三是货币供应表现为宏观过剩,微观不足。这又归结到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天量信贷中,大量资金高度集中投向大企业和大项目,因此大的央企受惠最多。而很多中小企业非常缺钱, 贷款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一方面社会上资金很多,宏观面上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微观面上流动性不足。表现为除了银行体系和一些大央企,实体经济中很大一部分企业的流动性依然困难。 因此工业生产状况不振;而且相比股市和总体投资情况,社会资本投资的热度也不够。此外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是微观流动性不足的一个原因。

    从上半年流动性数据的特点看,下半年改善流动性不能再单纯追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要重点放在满足有效的资金需求上,对于经济中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多层次的资金服务。

    现在部分层次的企业得到了大量的信用额度,并没有有效的使用方向,资金处于闲置的状态。甚至还有很多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扭曲了要素体系。而其他很多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企业却缺少贷款资金,导致经济整体通缩。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靠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的调整。央行也一直在关注金融结构的调整, 比如扩大三农信贷和中小企业信贷、加强信贷结构调整, 以及推动各家银行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

    而改善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提升货币流通速度。虽然在经济低谷,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但是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情况会逐步好转。

  相关链接:

责编:韩文燕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