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国新能源技术发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阶段?
李俊峰:我国目前的技术研发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当然这跟我们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比较弱有关系,我国新能源关键技术大部分还是依赖进口的。如果没有加以很好的引导,难免会造成新能源产业的产业链盲目集中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个别环节,造成局部的产能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力上不去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这些部门和企业,都应该在技术研发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姜鑫民:企业的产能能否转化成对市场的有效供给,不但需要政府的引导,还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没有做大做强的技术,只是集中在一些工艺简单的生产环节重复建设,不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不去,还容易造成产业链的局部过热和产能过剩。
记者:针对新能源产业中出现的产能过剩甚至无序竞争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
李俊峰:从政府来说,出台这种新能源的振兴规划时,应该设置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给企业一个方向性的指示,而不是一个无限大的目标。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适度发展,有序发展,有控制的发展,不能让市场过度膨胀。
这在国际上是有教训的。比如说西班牙,2008年一下子搞了250万千瓦,一年相当于日本十年的努力,但是2009年的发展目标一下子又缩减到50万千瓦,这样就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另外就是企业要自律。企业要生产有竞争力的精品,关注产品质量问题。拿发电设备来说,它运行的时间一般在15年~20年,甚至更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我们呼吁企业更多关注产品质量,关注售后服务。
新能源这个产业不是无限大的,尽管有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产业振兴规划,投资还是要谨慎一些,不能一哄而上。
姜鑫民:国家在发展新能源,审批项目的时候要设立一定的标准,避免不计成本的、不计投资效益的无序竞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还应当明确向企业告知项目上马的潜在风险,给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让企业在信息透明,有充分风险估计的氛围中竞争和生产。
另外,行业协会也应当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利用手中的资源给企业以更多的指导,调控市场均衡,保证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时,决不能重复在其他行业中出现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发展新能源产业更应走科学发展之路。 记者 刘敏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