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从时间上看,中国输美轮胎大量增加则是从2007年开始。按照Delorio先生的统计,2007年中国输美轮胎占美国进口轮胎比重的30%,2008年增加至33%。但在这两年,只有固特异公司两家轮胎厂关门。而它们之所以关门,也不过是根据固特异2006年中期即制定的产业升级决策。
在最终投票中,ITC副主席DanielPearson和委员DeannaOkun投了反对票。他们在声明中指出,“任何贸易限制的救济措施都不会让美国轮胎产业、工人、美国整体经济和社会受益……实施贸易限制比不实施对市场造成扭曲更大。”但是,ITC最终仍以4:2裁定中国轮胎特保案成立。
对于这一结果,美国业界更为之哗然。代表美国轮胎产业生产、销售、维修、回收等各个部门利益的美国轮胎产业协会(TIA)上周再次说“不”。在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封公开信中,TIA强调了该轮胎特保案将对美国带来四大不利后果:
第一,不会保护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岗位;第二,将造成轮胎价格抬高,美国消费者面临更少的选择,考虑到目前的经济环境,等同于对美国消费者施加“特别惩罚”;第三,将导致美国轮胎市场混乱;第四,由于无法购买到可承受价格轮胎,美国消费者可能推迟必要地更换轮胎行为,这会对美国道路安全带来“潜在的可怕后果”。
为此,在这封公开信中,TIA总裁RoyLittlefield先生指出,奥巴马必须拒绝针对中国轮胎的“病态制裁建议”,“目前的底线是这些措施不仅不能帮助美国工人,而且将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轮胎经销商,他们中许多人是努力工作的个人工商业者。”
轮胎特保案引人关注,还在于其与一般的贸易摩擦案件不同———一般案件的裁定结果基本都是直接由美国商务部和ITC裁定,而轮胎特保案则须由奥巴马亲自作出裁定。而且,作为前例,在小布什执政的八年中,美国国内产业界共提出了6起特保案件,其中4起被ITC判定成立,但是布什无一例外都最终投了否决票。
如果奥巴马赞成ITC在中国轮胎案上的裁定,则意味着美国政府已改变了在特保案中的一贯立场,这将鼓励更多的美国业者采取类似措施,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将势在必然。美国知名智库———凯托学会的一份报告警告,如果奥巴马认同制裁,外界将理解为这是美国总统的直接意愿,因此“采取的攻击行动和后果将是深远的”,并有导致“爆炸性的贸易摩擦”的可能。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乔治敦大学教授盖保德对笔者说,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美应审慎采取措施平息这一争端,爆发贸易战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但在当前情况下,美方应首先采取措施,纠正在这起带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案件中的不当做法。轮胎特保案作为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第一案,最终结果如何,无疑将成为检验奥巴马是否履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的试金石,而且也是观察奥巴马真正对华贸易政策的一个风向标。(记者:刘洪)
相关链接:
责编:陈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