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驳
“中国轮胎”只针对美低端市场
而对于美方的裁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给出了明确回复——输美轮胎与美国国内生产的轮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表示:“美国国内生产的轮胎主要为美国汽车制造商配套,而中国的出口轮胎主要在美国的低端零售市场销售。”因此彼此并不构成直接竞争,而且美国轮胎生产商大多数已放弃了低端零售市场,以谋取更高的利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方轮胎企业代表团驻美高级顾问也认为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和美国本土轮胎高端客户群是不同的。如果强制把中国优质轮胎拒之门外,消费者必然要增加负担。
对于美方提到的中国进口轮胎对美国轮胎企业的影响,范仁德认为美国轮胎行业的萧条由来已久,这是因为其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金融风暴则加剧了行业的重组。同时,近两年美国国内汽车产业萧条,汽车整车产销量大幅下降,导致了对轮胎需求的减少和美国本土轮胎产业的困难。但他认为这同从中国进口轮胎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一方面美国轮胎生产商在中国涉案轮胎大量出现在美国市场前就已经亏损,另一方面中国涉案轮胎进入增长高峰期的2007年,美国轮胎产业已恢复盈利。
与此同时,尽管在2004年至2007年间中国向美的出口轮胎数量大约增长了三倍,但美国生产商的运营利润也几乎增长了两倍。而在2007年至2008年,自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在美国消费量的比例仅增长3.5%。
根据数据统计,2008年我国轮胎产量达到3.5亿个,其中40%的产品出口,约1/3出口到美国。而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2009年上半年,出口量显著回落。3月至5月,中国对美轮胎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26%、29%和16%。因此全年极可能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美国生产商考虑到对更高利润市场的追求、廉价轮胎消费者的低预算、其他低成本第三国进口产品的竞争以及相应市场需求情况,将廉价轮胎转移至海外生产。
目前美国虽然只有约2万名轮胎产业制造工人,但是却有多达10万的轮胎销售等下游产业工人,许多美国进口商及经销商都依靠中国生产商供应廉价轮胎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所拥有的200多家轮胎代理商、经销商,43000多个零售店,为10万美国人创造了就业岗位。
8月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华盛顿举行听证会,就“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听取各方意见时,中方所陈述的理由得到了一些美国人的支持。美国轮胎经销商德尔·纳特公司总裁詹姆斯·梅菲尔德说,假如奥巴马政府接受制裁建议,美国轮胎业“在营销领域将有数千美国人因此失业,而制造业领域也不会因此产生新的就业岗位”。美国罗格斯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普吕萨则在听证会上指出,美国如果借助轮胎特保措施保住一个就业岗位,结果将会损失25个就业岗位,美国最终将会损失2.5万个就业岗位。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