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金融的创新,核心是资本运作。现代产业的灵魂是金融,资源只有实现了资本化,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才能打破所有制和时空的界限,打破产业产品形态的隔阂,实现多元化兼业发展。
而以上的创新,都离不开政府的制度创新。政府在产权制度、要素供给制度、监管制度和产业政策上的创新,是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外在环境。我们看到,山西省政府已经在这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以政策创新带动民营经济转型。
历史上,晋商的兴旺原动力在于创新,而衰落的原因也在于放弃了创新。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山西大学经济史学者刘建生说:“19世纪70年代后,娘子关外大办洋务,招商集股兴办实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晋商依旧规避在清廷的卵翼之下,热衷于求田问舍、窖藏金银、官款汇兑和异地货物的倒腾。他们习惯于这样的模式,路径依赖使他们向实业资本转型迟缓,错失了发展良机。”
今天,“煤老板”转型面临新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洗牌”,带来了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带来了国家“双松”型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调整振兴的产业政策。手握重金和多重产业要素的“煤老板”,是要做创业的英雄还是守财的富人,就看个人的选择了!
毕竟已经有那么多“煤老板”顺应时代大潮,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创业史上的华丽转身!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