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首批10家创业板新股申购首日,相比散户的热情高涨,基金经理则冷静得多,少动多看成为不少基金经理的选择。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上海多家基金公司后发现,“冷处理”成为大家面对创业板首批新股申购的共同做法——仅用少量资金参与创业板首批新股的申购。对于下一步的具体运作,基金经理都拒绝谈及。
而在北京,一些基金表示虽然也参与了创业板新股的申购,但注意力仍主要放在了主板市场。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如果创业板新股上市后受到爆炒,他会选择果断退出,等到市场比较理性后才会参与二级市场投资。“从目前的散户热情来看,爆炒的可能性很大。”
导致基金经理冷静的根本原因是创业板首批新股过高的发行市盈率。以2008年盈利水平和发行前总股本计算,10只创业板新股简单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42倍,最高的乐普医疗达到53.54倍,最低的上海佳豪也达到30.39倍。这么高的发行市盈率显然超出了基金预期。
“首批公司的质地没话说,很显然监管层花了不少心思,看到名单时我们感觉眼前一亮。”上海某基金公司投研部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但具体到是否值得投资却需要推敲。毕竟如此高的发行市盈率,已经给予公司充分的估值,投资空间有限。”
该人士指出,创业板首批新股中,一些个股可以在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中找到参照物。比如乐普医疗,其发行市盈率比中小板上市的鱼跃医疗当前市盈率还要高,虽然公司质地很好,但也很难让人对其后市抱有信心。不过,他认为一些具有独特经营优势,扩张前景看好的公司还是值得关注的。
“由于一些创业板新股有创投参与,上市之后公司可能比较有动力持续释放业绩,为创投退出创造条件。所以这些公司发行市盈率高也算可以接受,有业绩在,明年估值就会降下来了。”北京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
基金经理冷淡对待首批创业板新股的另一个原因是,创业板目前规模还太小,难以对基金的业绩有实质性贡献。与此同时,基金尚未建立针对创业板的研究力量,对相关上市公司的研究不够充分。“保持关注,具体公司具体分析。”某基金公司这样回答,“大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分析,也需要等待创业板变得更成熟一些,才会投入更多的力量介入。”
相关链接:
责编: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