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到右依次为朱民、约翰·利普斯基、加藤隆俊和穆里洛·波图加尔
世界步入金融危机后第二个年头,全球贸易纷争此起彼伏,有人把责任归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经济衰退时的无所作为。质疑者感慨:IMF不仅没对金融危机进行预警,而且一定程度上成了危机“刽子手”和“帮凶”。若再不改革,等待IMF和WTO的只能是消亡。伴随着新兴国家崛起,IMF计划对管理层进行调整,这并不是简单的轮替,而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
朱民任职坊间疯传
有关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即将担任IMF副总裁一职的传言早在10月中旬就在中外媒体中炸开了锅。虽然传闻10月20日暂时被朱民确认出任中国央行副行长压下,但很多人还是“不死心”,认为这是他走向IMF副总裁的过渡。此话也许有一定道理,因为IMF理事会一般只接纳各国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
上周六的G20财长会议上,IMF总裁卡恩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证实,该机构确实正在与中国政府谈论人事问题,但究竟谁将是最后的“中方代表”仍是悬疑。卡恩的言论一经报道,11月8日,关于朱民出任IMF副总的传闻又有模有样出现在媒体上。
朱民也许真是不二人选。他不仅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国际视野,熟悉现任美国总统的智囊团队,还在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工作多年,在宏观经济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综合各方能力,朱民是外派IMF的合适人选之一。
今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G20第三次金融峰会上,与会者承诺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份额至5%以上,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的投票权比例由57∶43调整到52∶48,接近对等。纽约和东京在IMF的光环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而渐渐淡化。西方媒体分析认为,中国将是份额调整后的最大赢家,会超过英法成为IMF投票权的第四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无论副总裁最终人选是否是朱民,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在增加,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IMF更需要“朱民”
有人把IMF的管理层比作是普通公司的董事会,他们主要负责政策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在制订中期战略方面充分发挥作用。IMF有24个国家的代表出任执行董事,执行董事每两年选举一次;总裁由董事会推选,任期5年,可连任,另外还有3名副总裁职位。至今尚无中国人在IMF担任过高层职务,目前3名副总裁也是人员齐全。他们分别是美国人约翰·利普斯基、巴西人穆里洛·波图加尔和日本的加藤隆俊,而加藤隆俊任职最久,自2004年2月以来一直担任副总裁一职,其他两位副总裁均在2006年上任。副总裁加入一个中国人,替代谁,这仍是悬疑。
虽然IMF很支持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让至少5%的表决权,但是谁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
中国决定购买不超过500亿美元IMF债权的同时,欧盟国家宣布,对IMF的增资规模将从原先承诺的1000亿美元增至1750亿美元,大大超出美国和日本承诺的1000亿美元。此举被解读为,欧盟想在IMF表决权调整过程中争取主动,以免权力被稀释。
日本也从不甘心,今年2月中旬不顾本国经济困境,依然决定向IMF注资,外界评论这一动机并不单纯。
危机前,IMF的投票权主要掌握在美国、欧盟和日本手中。当曾经的“出资”大国陷入财政赤字困境,IMF为了自保,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在第一副总裁的挑选问题上,IMF面临的是“向东走还是向西走”的抉择。还未走远的经济危机也许会帮助IMF做最后的选择题。其实,经过金融危机洗礼的IMF,早已不再唯“美”是从。 (记者 王丽颖 编译报道)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