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汽车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电动汽车产业化困局急待突围

 

CCTV.com  2009年11月13日 10:3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今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携手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2009第七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就“政府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和指导”的主题作了演讲。他从突破电动汽车产业化困境讲了三方面的意见。

  首先,发展电动车是一个大战略。陈清泰认为,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的多种技术路线中,汽车动力的电动化脱颖而出。奥巴马上任一开始就提出美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是插电式电动车,这一观点很快被赶快认同,主要汽车生产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一代电池盒电动车的开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当前各大汽车生产国和生产的迅速、步调之一致是前所未有的,已经演变成一场争夺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竞争。

  “现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逐步进入了大宗汽车消费时代,但令我们长期甩不掉的隐忧那就是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如何解决。中国1993年之前还是石油的进出口国,10年后到2002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上升到25%。仅仅又过了5年,2008年骤升至51.4%,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且在未来较长的时间,我们还处在能源需求增长的旺盛期。可以预计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终结,依赖石油的工业化大幅上升,后起国家获取石油的形式也更快增加。造成的的污染在环境方面已出现最严峻的困难。新能源革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途径,插电式的电动车,减少石油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世界最大汽车生产销售国的行列,汽车动力基本技术的重大革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从认识上、政策上、行动上如何把握,将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他坦言。

  第二是突破产业化的困境。陈清泰指出,中国从“十五”计划开始制定和实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规划。

  陈清泰感慨,不久前比亚迪F3DN双模电动车推向市场,这对中国汽车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比同类汽油车贵了一倍的电动车,一般用户是不能接受的,只能成为企业和政府团购的概念性产品。面对百年来汽车动力技术最重要的变革,临到产业化市场化之际,中国的汽车企业为什么踌躇不前了呢?电动车改变过渡依赖石油和减少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这些都是外部性效益,近期对自己却明显的不经济,电动车开发不仅使企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大规模的业务重整、巨大的建设投资和服务体系的重建。更使企业困惑的是,价格昂贵的电动车,销路 在哪里?基础设施能不能跟进?电源是否有保障?在传统汽车市场购销两旺的情况下,企业无意冒险改变技术路线,如果没有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吸引和政府的第一推动力,电动车可能会因缺乏经济驱动力而自生自灭,胎死腹中。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预期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贸然推进。

  中国各主要汽车企业,尽管都跃跃欲试,但实际行动却非常迟缓,特别是本土主力汽车和零部件企业,总体上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多观望,慎行动的态度,消费者则是期待,观望和等待。

  第三是制定和实施一揽子规划和政策。陈清泰强调,在电动车这样一个外部性很强的领域,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否有行动关键在预期,为使其产品应有的预期,政府应当从中长期发展的视角,统筹制定一揽子规划和规则,并极早发布。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年销 售收入和税收最多的几大行业之一,在重大技术变革来临之际,政府的政策措施应当体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美国政府为推进插电式电动车计划,2020年平均每百公里6.67升的计划,2012年前美国联邦政府的购买汽车中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初期最高购车补贴达每辆7500美元,还以20亿美元支持先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还为其他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为充电技术设施建设,提供培训提供支助等等。2015年美国道路上行驶的插电式电动车将达到100万辆的目标。今年6月23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宣布为福特日产公司提供59亿和16亿美元的底息贷款,他们将成为研发节能汽车250亿美元第一批受益者。因此,中国也应出台相关保障性政策,包括:一类是限制性政策,另一类是激励性政策。(记者李刚)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