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中央密集出台了多种房地产调控政策,旨在加强和改善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笔者认为,平抑高房价的过程可能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有一个承受持续高房价的预期。
经济增长模式短期内难以转型
首先,虽然2009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政府投资拉动,但今后房地产业仍将是我国以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且短期内难以改变。房地产业不仅直接带动了大批产业链,刺激经济增长,且在其资金循环中有超过50%的资金流入地方政府,其中一部分又形成政府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可以说,只要有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存在,房价就必然有不断向上的牵引力。
其次,当前高房价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撑,这部分是形成房地产泡沫最直接的推动力。但覆水难收,大量已经进入高价楼市的银行贷款也需要高房价的“安全”支撑,否则,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第三,我们正面临世界性产业创新枯竭。当房地产业仍是拉动经济最强有力的产业时,除了投资房地产以带动诸如建材、家装家电等行业推动经济增长,还能做什么呢?虽然这是以大量自然资源的耗费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但在没有一个更好的产业驱动下,经济增长才是“硬道理”。
因此,纵使房价高企,但囿于内在动力和现实环境,地方政府也没有动力压制房价。其实,如果政府真正想限制投资与投机性购房,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了:因为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禁止家庭超越规定的可拥有住房面积以上的购房行为!但是,政府不会这么做。正是因为目前高房价“挤出”了大多数普通购房者,政府才更需要投资者走进房地产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形成“高房价(及高房价预期)→挤出普通购房者、吸引炒房者→房价进一步上涨→进一步挤出普通购房者、吸引炒房者”的高房价自我强化机制。地方政府正是通过房地产及其高房价,将大量居民财富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区域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的城镇化速度将远大于城市扩容和城镇化进程。由于大中城市扩容带来的成本加速递增制约了大中城市的经济边界,必然会形成大中城市规模的有限性和需求的相对无限性矛盾,这种矛盾决定了未来大中城市房价将仍然呈上升趋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