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2日,总成交价高达255亿元的广州亚运城地块轰然落地。这一单地面积已经超过广州市2009年一年的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甚至其成交价格可堪比中小城市全年的土地出让金总额。而彼时,距离“国四条”出台仅仅10天,与五部委推出的开发商拿地首付50%的“铁律”新政也只隔了5天。
此后第三天,在福州市土地市场2009年的最后一拍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房企以总价4.03亿元拍下一小幅地块,而楼面均价创下15040元/平方米的天价,刷新了作为二线城市福州“地王”的纪录。令在拍卖会现场的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大呼:调控新政“被破功”!
福州楼面地价1.5万元的新“地王”诞生后,短短两周以来,新“地王”周边已开售的楼盘均价出现“坐地大涨”的现象。记者发现,涨得最厉害的一楼盘均价从1万元飙至1.2万元,10天涨的价几乎胜过过去的10个月!
这些仅仅是2009年“地王”疯狂的一页,“地王”们的惊艳出场一次次地为原本就已开足马力上涨的房价注入强心剂。同时,它为楼市“泡沫化”危机埋下越来越深的隐患。王阿忠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地王”身上有四重危机值得警觉:强烈的地价连锁反应;引发房价再度暴涨;资本过度向房地产业聚集;房价背离民生所引起的社会不安。
“虽然过去的一两个月,一些开发商拿地的脚步有所放缓,主要是土地市场缺乏高性价比的地块。一旦有合适的地块,必将疯狂竞价。”深圳兰江地产总裁杨大谷认为,“如今,靠银行放贷拿‘地王’的开发商打算动工的依然是少数,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供应还是难以为继。”
在国内14个大中城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过去的一年来,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其房地产“泡沫化”程度也远比二、三线城市大。近年来,由于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增大,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全国房地产泡沫含量,也掩盖了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危机。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09年前10个月,北京市房屋租售比达到1∶434,上海市达1∶418,深圳、杭州等地均突破1∶360,远高于国际通行标准,显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风险累积日益加大。另据中国社科院新近发布的《住房绿皮书》指出,京、沪、杭等20多个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出现泡沫,北京房价中泡沫成分约占五分之一。
历数近30年来全球或区域经济金融危机,有不少都以房地产泡沫破裂为导火索:最近的迪拜债务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均源于房地产泡沫,其蔓延之快、影响之广令人瞠目;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房价在一年内缩水一半;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崩盘导致日本经济20年一蹶不振……货币宽松、巨额贷款、低息低税、投机成风,这些楼市危机爆发前的共同“症状”中国目前全部具备。
在中国,房地产占投资四分之一,对GDP增长贡献度达2个百分点,与建筑业增加值合计占GDP超过10%,直接相关产业60多个,其对经济的渗透早已深入骨髓。而从1998年以来11年多来,房地产投资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房价也几乎一直在加速上升。经济高增长——过剩流动性——楼市泡沫,这一链条中风险重重。
是泡沫,就总会破裂!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炒房者、央企、股市主体,将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首批受害者。
地方政府当居受害者“清单”之首。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债台”已经筑起,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财政负债现已超5万亿元,其中一大块是借银行信贷实施大规模投资计划,未来很多项目还需持续“砸钱”。王阿忠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很多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来源就是卖地收入,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相关税收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0%,有的高达60%以上。可以想象如果楼市崩盘,地方政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债务风险、信用危机。(来建强)
责编:肖成迪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