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经济日报:杨业功――勤学善思的导弹儒将(中)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8日 14:08 来源:经济日报
    专题:导弹司令员杨业功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刘志奇

  2003年10月,杨业功参加全军高级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其间因病重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完成的《述职报告》中这样写道:本想借培训之机好好学习一下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高技术武器装备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但因病入院而中止,这成了心中最大的遗憾……

  杨业功确实留有遗憾,但他曾全力挽夺。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杨业功仍伏在病床上完成了题为《建立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应把握的问题》的文章,2002年57岁的杨业功,带头参加了军事科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学习,这是他的毕业论文。一位老人忍着病痛折磨翻阅资料的情景,曾经以为只有在电视里才能见到,在场的医生、护士顿时肃然起敬。

  看到杨业功生前反复强调“‘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不能偏狭地以为他只是一个时刻想着带兵打仗的人。他的老战友、老部下,强调他是一个“儒将”,他绝不是武夫,而是一个高素质的新型军事指挥人才。长留在官兵心目中的,是一生学习的杨业功。

  把学习当成习惯

  “叮铃铃”,正在熟睡的文化站站长赵瑞山被一阵电话铃吵醒了,时间快到凌晨两点了。

  “老赵,我是杨业功,打扰你了,我现在碰到了一个难题,有一张重要的图片我搞不好,你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快过来帮帮我!”杨司令员显得很急。

  “首长,您最近身体不太好,还是早点休息吧,明天上午一上班我就过去,好吗?”赵站长想想杨司令这么晚还在加班,有点于心不忍,就劝他早点休息。

  “不行不行,今天晚上非得把问题给解决了。要不我一晚上都睡不着觉,你快来吧。”

  放下电话,赵站长赶紧起床朝杨司令员家走去。刚刚走到半路上,他发现杨司令竟然打着手电来接他了……探讨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问题全部解决,杨业功又打着手电把赵站长送回了家,才回来洗漱睡觉。这是出现在杨业功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一幕。工作中遇到问题,只要条件允许,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也必须赶到现场,直到把问题弄明白。

  杨业功曾为调离基地的副政委、现任某基地政委的杨立顺同志写过一副对联(借用他名字中的两个字):“立志读尽世上书,顺时做好军中事”。这既是他对老战友的勉励,也是他本人的生动写照。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杨业功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应酬,酷爱读书。无特殊情况,他每晚至少学习1个小时,双休日学的时间更长;花钱买书从不吝啬,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只要认为需要的,便买而学之。平时,他最佩服也最愿意接近有知识、有思想、有技术的官兵,只要有时间,总要找机会和他们在一起,或请教难题,或探讨技术。

  近几年,杨业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撰写出30余篇对部队建设颇有价值的研讨文章,其中《谈如何保持第二炮兵长久的实战能力》、《局部战争与导弹部队》、《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标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等先后在二炮获奖,还有数篇文章被军内外刊物选用。

  提前储备知识,使杨业功的思想越来越敏锐,思路越来越开阔。

    在学习中不断创新

  杨业功担任基地司令员之后倾注心血最多的是军事斗争准备,关注最多的是某新型导弹部队建设。基地第一支某新型导弹旅组建之初,不少官兵认为,这只是武器的转型,训练方法、手段仍然可以沿袭老装备的传统做法,有的甚至把没有训练器材、教材作为降低训练标准的理由。对此,杨业功不无忧虑地说:“抓某新型导弹部队建设,必须站在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高度来谋划,时刻思考如何能打仗、如何打胜仗的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使命,无论是部队建设指导思想还是训练体制和观念,都需要转型,都需要创新,这对部队指挥员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炮部队没有经历实战,实弹发射是平时历练部队战斗力的最佳时机,而由于导弹部队实弹发射数量有限,只有很少的发射单元能够接受磨炼。单靠平时的训练能不能满足打仗的要求?平时模拟操作很熟练,实弹发射行不行……这些问题,杨业功在脑海里不知过了多少遍。为彻底解决这一制约战斗力提高的“瓶颈”问题,杨业功先后查阅了国内外几十种导弹发射技术资料,通过反复对比和论证,最终亲自设计并组织指导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了可完全代替实弹发射的“某新型导弹缩比飞行弹”。这种“缩比弹”能够在集中火力攻击等战术训练中检验训练水平,且可多次回收。现在,“缩比弹”已被全面引入部队训练。去年4月,军委一位首长视察基地,对这一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培养人才是急中之急、重中之重。杨业功十分清楚,指挥干部弱、技术干部缺、尖子人才少,是制约某新型导弹部队发展的“瓶颈”。将操作骨干送到有关厂家跟踪武器研制和武器试验发射的全过程,杨业功提出的这种“超前训练、提前介入”的训练模式,曾培养了一大批“种子”人才。后来他又提出,利用已具备全面作战能力的某新型导弹部队训练的时机进行带训,将新组建部队的操作骨干派到已经形成作战能力的部队跟训,并建议增加进场次数,将进场训练每次一个营变成两个营,实行一个单元操作、多个单元观摩的训练方式,使每次训练、发射都能多方受益。此举作为前者的补充和创新,超前培养了又一批骨干人才。

  为了满足部队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基地接收了一大批地方大学生入伍。如何让这些干部尽快成长为合格的指挥操作骨干?杨业功根据部队的需要和导弹操作人才成长的规律,果断提出:“要当指挥员先当操作号手。”同时建议营以下干部岗位互换,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人;让某新型导弹旅的发射连长、副连长和懂专业的指导员都能担任发射单元的0号指挥,加快了“指技合一”干部的生成步伐。在此基础上,他又指导部队建立了涵盖全部导弹专业的几万道题的试题库,对基地发射干部、士官骨干每年搞一次考核和比武竞赛,所有专业题库全部由计算机抽点,逼出了人才成长的高速度和高质量。

  让学习为打赢助力

  熟悉杨业功的老领导这样评价,他成长、成熟、成功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但杨业功学习不是为了做官,而是把它作为提高能力素质、胜任本职的第一需要。

  1995年某部执行重大任务。这次任务是该旅组建以来第一次执行重大军事任务,杨司令员那时是基地副参谋长,担任现场指挥。其中一枚导弹临射前准备时,出现导弹电源漏电,按照惯例,导弹有故障要返回技术阵地检测,但杨司令员凭借他的专业理论基础及多次组织指挥某新型导弹试验发射积累的丰富经验,大胆起用备份单元,并和技术专家一起对照电路图,分析判断故障原因,查找故障点,最后确定是弹上蓄电池漏电,经过抢修和更换蓄电池,这枚弹如期发射成功,为任务的圆满完成赢得了时间。

  杨业功带领组织机关参谋和科研人员一起进行了一系列实战化的探索,取得了“部队作战综合数据库,自动化指挥程序、作战方案代码化”等一批信息化建设成果。放眼未来战场,他建议基地党委在不断加强作战力量建设的同时,建立战争储备系统。经过多次重大军事行动的历练和摔打,基地作战能力成系统、成建制、成规模整体提高。

  “他不仅有很高的思维层次,更有借助科学攻坚克难的过人指挥。”基地参谋长高津这样评价老首长。2002年8月,杨业功在某工程项目调试过程中,发现直接关系导弹精度的一处施工不符合要求。别人解释说这是工程设计方设计的,设计方案还征求过权威部门的意见,以前也都是这样设计的。杨业功却从实战角度对此提出质疑,并意识到问题非同小可,他当即指示专人对基地所有此类工程项目全部检查了一遍,确认存在问题后,又迅速向二炮首长作了汇报。很快,由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专家组深入一线,对杨业功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论证,结果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基地的所有此项工程都按新标准进行了改建和完善,确保了工程项目符合战时要求。

  这些年,杨业功带头学习新装备知识,指导机关和部队大胆创新战法训法,研究形成了核常一体化应用、某新型导弹部队机动作战等基本战法,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基地作战要求的理论成果,他本人也成为一名既懂指挥又懂技术、既懂装备又懂操作的“指技合一”型高级指挥员。

责编:王丽华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