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投资者减持后会给中资银行留下什么?
从前面的分析看,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损兵折将的境外资本,不约而同地把它们手中的中资银行股当成了提款机,一旦禁售期一过就赶快变现,填补资金漏洞,据估计,这次仅仅瑞士银行、美国银行及李嘉诚基金会三家,就总共抛售了价值325亿港元的中资银行H股,获利达240亿港元,这些战略投资者拿走了急需的现金,那它们又给中资银行留下了什么?
2003年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国有银行改革,而这轮改革的关键点,在于要使银行有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则有助于尽快实现这一目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所以说引进战略投资者,我们首先要把国际上比较先进这些商业银行把他们这套经营管理模式,公司治理框架要引入引来。”
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先后引进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瑞士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四家海外战略投资者。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投资者,然后每一家的战略投资者又有哪个方面的优势,我们在他有优势的领域我们尽可能的运用他们的优势来协助中国银行发展。”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银行,但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目的,绝不仅仅是顺利上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股权合作的纽带来提升银行的营运素质与内部管理,提高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水平。
宗良:“在这过程中间我们合作的项目是很多的,总共大约完成了87个项目,战略投资者共派驻了200多批,总共500多人次到我们这个行来同时呢还派了90个人到我们,90名专家到我们信用卡或私人银行有关的方面专门协助我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理念的变革是看不见的变化,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国银行的经营管理。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裁岳毅:“我们的战略合作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以后,特别是跟他的旗下有一家200年历史的叫Coutts,这家私人银行合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私人银行的理念。”
这之后,中国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共同成立了项目联合指导委员会和工作组,苏格兰皇家银行先后派出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和服务研发、IT等方面的专家以及私人银行家和私人银行顾问全程参与筹备工作,作为国内第一批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网点,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于2007年3月28日在北京朝阳和上海浦东正式开业。
岳毅:“最多的时候20多人,免费无偿的在北京给我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光是提供书面材料一千多页,那我们根据这些材料起草了我们中国银行的私人银行的一些规章制度一些私人银行家的服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