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 警惕自由经济模式
主持人:在刚才的新闻当中,我们看到各国政府都是担当了救火队的主力,无论从他们直接进入的程度,或者是各国救市的规模来说,都可谓是空前的,特别想问一问两位评论员,在刚才的这些各国政府的举措当中,你们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何帆:它不能不救啊,因为它不救就会出问题。2007年的时候,英国有一家银行叫北岩银行就出了问题,但是英格兰银行当时救得慢了一点,最后北岩银行遇到了储户的挤对。你想这是一个老牌的工业化的国家,居然会出现银行挤对。2008年的时候,美国有一个投资银行,叫雷曼兄弟,也是申请破产,美国政府不救,美国政府看着雷曼兄弟不救。
主持人:眼睁睁看着它倒下。
何帆:对,最后的结果是这个问题更大,因为雷曼兄弟它在货币市场上发了很多短期债,它一破产之后,货币市场上出现了危机,而美国可能大企业是靠在货币市场上挣钱的,所以现在都出现问题了,如果不救,现在他之所以救呢,是他认为,已经到了形势非常紧急的情况。
主持人:对。
何帆:不救,就一定会有问题。但是救呢,也有问题。因为你现在救来救去,也没有看到明显得到好转。
主持人:是。
何帆:美国房地产的价格还在往下跌,美国的失业率现在是达到了新高,美国的商业银行它现在还是不敢贷款,而且我们还看到救市花了这么多的钱,以后这个财政赤字,怎么才能还。
丁一凡:实际上各国政府,现在拼命地去救市呢,体现了一个,他们以前犯了很大的错误。
主持人:什么错误?
丁一凡:就是说,在大概二三十年以前,从1970年,1980年以后,整个在欧美国家就掀起了一场属于新自由主义运动,当时就是说政府管制,政府管制经济一切的东西都是错误的,只有让市场完全发挥作用,市场就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动地调向平衡,然后这场东西最后发展成了西方经济学一种最主流的做法。然后好像认为,只要干预就是坏事。
主持人:只要自由就是好事。
丁一凡:只要自由就是好事,只要让市场发挥作用就是好事,实际上整个这一套出台的有一个最大的背景就是冷战。因为当时呢,针对所谓计划经济,针对政府调控,他们要搞这么一套,就是说,完全针锋相对,你才能在意识形态上搞一个完全相对的东西。在这个意识形态层面上,他们把这个东西放大成一种科学的,一种经济学一种,然后这个东西破坏性非常非常大,以至于在近30年以来的经济学里面,没有人再提国家应该做什么,国家监督市场,国家调整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从1929年之后的危机,被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发展起来的一套东西,被他们彻底抛弃。
主持人:那这一次这个危机的爆发、蔓延,包括政府出手救市,是不是可以来理解,他们一直以来信奉的自由经济的模式,在这一次遇到了问题,甚至有可能说代表了是他们的一种失败?
丁一凡:应该说这次就是他们最大的失败,而这次以后呢,可能人们会重新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何帆:我们现在看到西方这些国家都在救市,他们用他们的行为说明了原来那个模式的破产,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得退后几步才能够看清楚,原来教科书上说,原来教科书上告诉我们,包括原来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的这些财政部,美国这些政府的官员,包括一些国际组织,给人家发展中国家出招,都是说用这个教条,说你必须得……
主持人:你按照我的模式来。
何帆:你按照我的模式,你必须贸易得自由化,金融得自由化,你的利率必须得提高,利率要自由化,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当他们出了问题之后,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都没有按照自己开的,原来开的药方抓药。
主持人:其实我想很多人都会像你们二位这样来反思,这场危机到底是因什么原因而起的,很多人都会直接的想到,美国利率的不断上调,包括住房信贷市场的持续的降温,所以引发的这个次贷危机,然后又造成了金融危机,甚至演变成经济危机,但是似乎看起来这更像是一个表层的原因,如果我们希望透过这样的现象来看本质,看到它深层次的原因,那又会是什么原因?我曾经听到有人说可能这是金融的过度创新,你弄出了很多金融衍生品,没有人看得懂,所以最终爆发了现在的危机,你们二位怎么看?
何帆:金融创新什么时候都有,你说在这次危机的里头有没有金融的过度创新,也可能会有,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看到相应的模式和制度上是有问题的,就是它的监管制度是跟不上,如果我们现在把一个普通的火车换成一个高速火车,速度提高了,当然是件好事,可是你这个铁轨也得换,要不然的话,你就会出轨,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情况,就是我们正在坐着一辆风驰电掣的金融创新的高速列车上,但是行驶在一个金融监管的破铁路上,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它会出轨,而且原来它就出过问题,但原来我们看到,当安然、世通这些大公司都倒闭的时候,我们说华尔街丑闻它就已经给美国敲响了一次警钟,但是美国并没有重视,所以当第二次这个钟又敲响的时候,它就不仅仅是警钟了,它现在已经是很多金融机构的丧钟。
丁一凡:除了这种金融衍生品不断地发展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它是跟当年我说的,整个的政府放松管制,让这个市场完全发挥作用以后起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后来讲的,在美国和欧洲都出现的所谓非工业化现象,非工业化现象就是它把大量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地方去,因为资本它是要追逐最大利益,在最大利益的情况下,在这些国家它已经赚不到最高利益了,于是乎它就把生产转移到其他地方。随着生产的转移以后了,它的金融一般是没有什么基础,可是随着非工业化过程的发展以后,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面,它就出现了东西,你的金融怎么赚钱,你的金融不知道怎么赚钱了,所以呢,特别是…
何帆:变成了无根之木。
丁一凡:对,无根之本,这个时候,它最后的金融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在个人债务上面拼命去赚,是不断的,你像这次次贷爆发也是这么一回事,所有的债务都要卷到个人身上,个人身上呢,它最后了,当然依靠你个人的还债能力了,如果你的工业你的东西都走了之后,你的个人收入从哪儿来,靠什么地方来,里面有很大的悖论。实际上确实随着非工业化的发展,在美国社会里面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倾向,也就是说搞金融,搞这种创新的人,他们可以赚工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何帆:他一年拿到几亿美元。
丁一凡:可是其他的人,那些剩下的那些阶层,用我们的术语来说,那些广大的劳动阶层,他们的收入却在下降,按照美国自己的统计,蓝领工人在美国的平均工资到现在为止2008年为止,2009年的时候,他的水平只相当于1979年的水平,也就是说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金融创新依靠的是个人收入来弥补的话,它最后是弥补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