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兵纪实
(三)寻找六合营
乌勒吉敖喜尔潜入蒙古军时,部队住在一个叫六合营的小村子。他儿子布日诺老先生告诉我们,父亲曾经带着母亲和他在六合营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他十一岁。六十年后,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兵后代特意要求和我们一道寻找六合营村。
我们按地图上标的位置,到“厂汉木台乡”的路标处又走了几公里后开始打听六合营村。先后问了几个村民,都说这里没有六合营村。往前又驶出近十公里路后不得不再次确定位置。因为老兵后代曾经来过一次六合营,他们记得到厂汉木台乡的路牌不远就应该下便道。我们继续在附近的村子找人问路。在一个农民大院门前碰到一位妇女,布日诺先生便拦住她打听六合营,回答仍然是不知道。就在我们返回时,正在院子里收拾家具的男子冲我们喊了一句,是不是“陆”合营?我们这里没有六合营,有一个陆合营。这个提醒让我们顿然开窍。对呀,当地方言是把六说成“陆”啊。“陆合营”不就是六合营吗。一字之差让我们跑了两个多小时的冤枉路,倒为我们拍摄提供了内容。按老乡指的路线,我们过了收费站后离开大道,沿着山边的小路走了几公里,翻过山丘便到了六合营村。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小村庄,简陋的泥土屋和泥泞的村中小路告诉我们这里依然贫困,看不出一点军队驻防过的痕迹。我们想象不出两千多人的部队当年是如何在这里驻防的。我提议先找村里的老人,通过他们了解蒙古军驻防的事情,我们更希望能找到一座当年留下的房子,那怕是一段残墙断壁呢。
村边有一位正在砌地头围墙的老农,我们便过去。可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心中一颤,干活儿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盲人,他正摸索着把一块块石头往墙上垒,我见状有些语塞,老人笑着问我们有什么事,说明来意后,老人居然张口就说出了几位蒙古军军官的名字,而且还提起蒙古军里有几个地下工作者。他说当年蒙古军司令部就在他家。因为他家是地主,房子大,部队一来就看中了他家。他朝小商店方向指了一下说:商店后面就是原来的军部,周围是机关所在地。老人说着纵身翻墙带我们进了村子。我们跟着瞎眼老人进了王志荣老人的家。说起骑兵四师,老人的话匣子就开了,没等我们把机器架好,在炕头上盘腿一坐便讲起了六合营村的历史。
六合营这个名字至少上百年了。据说民国时期,晋北山地搬来了王、周、张、苏、赵和国六个姓的人在山边的滩地上开荒种地,从此,便有了“六合营”的村子。后来,村前修了一条路,来往的人多了,村子热闹起来了。直到蒙古军来到这里,那是六合营开天辟地人口最多的一次。然而,军队进驻后把村民都赶出了六合营。村民们便在村子边儿上挖窑洞住下,直到有一天军队离开村子。
老人带我们在村子里边走边讲。布日诺先生往他自己画的小草图上做着标记。他很想找到小时候与母亲住过的房子,经他描述,王志荣老人把我们领到一个泥土屋前说,这是仅剩的一间老房子。布日诺轻轻抚摸着房子的窗棱,回忆着小时候的经历。那个顽皮小孩爬上屋顶偷吃干肉的情景似乎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镜头也不失时机地随他的描述尽情地记录着……王志荣老人向老兵后代描摹记忆中的军营、操场和哨楼,在历史的废墟中寻找童年的记忆。眼前的景象告诉我们,那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一个安静却急待脱贫的村庄已经远离那个曾经笼罩着战争烽烟和民族欺辱的历史。
|
本篇文章共有 10 页,当前为第 3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