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协会将继续他未竟事业
2007年1月7日,协会组成临时工作小组,开会商议善后事宜。
“如果江老活着,在他要做的诸多事项中,排序第一的该是什么?”协会主持人发问,在座20多人一致认同“继续江诗信未竟事业”。具体为资料归档、核实捐助对象、捐岗助学(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打工挣学费)。据江诗信遗留资料显示,目前尚有200余贫困生等待下学期(3月至9月)学费。另外,宋功友已收到200多封求助信。临时小组达成一致,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告慰江诗信。支持江诗信10年的企业表示一如既往。协会账目现由洪山区团委代管,待临时小组拿出意见后“解冻”发放。江丽、江斌表示“会按爸爸遗愿做”。江诗信遗愿曾于10年前留下。1996年6月,他病倒在红安县双河村,躺了4天不见好转。病榻上的他留下遗书:“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人间,请我的妻子儿女不要悲伤,不要怀念,只希望能完成我未竟的事业,让贫困的孩子和我在世一样得到救援……请把我安葬在大山的群峰之巅,让我能俯视贫困山区苦学的孩子都能成为青松翠柏一样的栋梁之材。”
会议临近结束,李玉珍进来,她红着眼圈说:“多好啊你们,就差一个人”,此话一出,集体伤怀。
背景
没有江爷爷我走不出大山
江诗信原籍湖北郧西县。1985年从严西湖渔场离休后自费到复旦大学学习摄影。1992年春,他在郧西、红安等老区采风时,两个辍学女孩闯进他镜头,从此改变了他拍摄初衷,同时亦改变了他设计的晚年。江诗信发愿:“有生之年救助100个失学儿童”。救助初期,他用自己的钱助学,当力所不及时,他遂将“苦孩子”影像贴在挂历背面,两条细绳串起挂在树上广而告之。14年来,他就是以这种简单直观有效的方式募集善款,为手拉手搭桥。
14年来,江诗信及协会救助了2164名失学儿童,12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300多人参加工作。被救助者异口同声:“没有江爷爷,我根本就走不出大山!”
记者手记
今天的悼念是为明天
不再上演类似的惋惜
1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江诗信生前居住地———田园小区。屋内悬挂“希望老人”匾额及照片“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离休干部党支部表彰大会留念”(2004年)。桌上供着江诗信遗像,遗像旁有一尺高贫困生资料及数十封学生给他的信件。超度亡灵的音乐低迴房内。江丽外婆递给记者三炷香,她带着浓重的黄陂口音述说女婿是因病去世,她手指嗓子比划江诗信病因,她至今不知女婿离世真相,她更不知他临走前对江丽的几次愧疚表白:“我太累了”、“对不起家人”。
这样的愧疚,白芳礼亦说过。白芳礼临终前遗憾“对不起儿女”。丛飞走后,他的父母交不起物业费,丛飞如果地下有知是否也会说“对不起”?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记者在采写若干公益人物过程中,无不面对他们的事迹与心灵呈现的红蓝两色,然而落到笔下的是火焰的光亮,而海水的苦涩孤寂呢?
2006年12月31日,80岁的高耀洁(民间防艾斗士)在寄给记者的贺卡(一张纸)中亦含悲凉:“我被医疗费用拖垮了,今年无力印制贺卡,更无力购卡赠贺,仅以此纸聊表贺情,深表歉意!”走过10年防艾路的高耀洁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我太累了,我希望早点死。”记者于2003年采访她时听她说过“对不起女儿,对不起老伴”。2005年,同做防艾工作的杜聪(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对记者亦有不良情绪的表达“总做噩梦,夜半惊醒,无故哭泣”。
2005年,全国掀起学习泰州信访局局长张云泉热潮。3月19日晚,李源潮就学习张云泉面见党政机关干部及新闻界时特别提醒“要爱护张云泉”。爱护包含政治生命、自然生命、心理健康,而此时张云泉因患胆囊炎在人民医院打点滴,日逾20天。病床上的他面色灰黄,手背针眼密布,护士难以下针。他闭眼答话时,一个动作令记者熟悉而吃惊———左手抵腰,眉头紧锁,面呈痛苦。这张脸叠映出银幕上手抵肝区的焦裕禄,还有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妻子谢莉对已故丈夫的描述:“他手抵下腹两年多,有时疼得全身沁汗。”如果说由于时代局限,组织迟于认识保护的重要与迫切,焦裕禄不幸殉职,那么,事隔40年后,高级干部牛玉儒仍然以同样的方式让我们感慨,这就是个问题!牛玉儒遗体告别会上,有人惋惜“党培养一个高级干部多不容易啊,就这么走了。”
正视江诗信光环背后的阴影,大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压力太大,不堪重负”,具体到什么压力,则各抒己见,丢钱仅是个导火索。那么在他背负压力十字架,躬身前行的路上,人们为他减负做了什么?如果公安局及时破案,如果主管部门按江诗信请求及时查账,证明他清白,如果专业人士及时医治他精神创伤及肉体痛楚,如果人们及时排解梳理他郁结于心,内化为结的诸多困惑与乱麻,如果我国的NGO成员也如国际NGO成员一样受过心理培训,如果人们意识江诗信是既坚韧又脆弱的人,而不是神,如果……人们推测“这个坎不是过不去的”,正是诸多如果的缺位将江诗信送上不归路。
斯人已去,无论江诗信为何轻生避世,活着的人们为预防下一场悲剧重演,为使先进旗帜健康飘扬持久飘扬,我们都需要深思。今天悼念江诗信是为了明天不再上演类似的悼念。
责编:赵文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