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厂几百个河南姐妹的工资,都是张全收掏的腰包,听说有240万呀……多亏我们有他这个老乡在这儿,但也真苦了他,他的钱挣得也不容易呀。”小月感慨万千。
包括小月在内,平舆的李友、鹿邑的汤娜娜……在平湖镇几天的采访中,我们碰到的每个河南外出务工青年谈起张全收,都不约而同用了这样的比喻:“他就像我们的哥哥。”
于是,张全收这个身家数千万的深圳全顺公司董事长,这个自称“资深打工仔”的39岁的河南人,无疑成了世界上最忙碌、最操心的哥哥,因为他有6000个从家乡前来投奔他的弟弟妹妹。
![]() |
小学毕业的张全收引起经济学家关注
1993年,第二次破产的张全收揣着从老乡那里借来的170元钱,来到深圳,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开饭馆,搞运输,办玩具厂……几经磨难,张全收的生意越做越大,涉及房地产、运输、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当时从家乡来投奔他的河南老乡越来越多,张全收总是热情地帮老乡找工作,看到一些老乡吃不好、住不好、工资没有保障,看到个别企业对河南工人的刁难歧视,张全收萌发了创办一家河南人力资源公司的冲动。”一位当年同张全收一起创业的老乡说。
于是,一个专招河南民工的深圳市河南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成立了。随后张全收一方面从河南各地有组织地接收打工青年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成功地与在深圳的香港、澳门、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的14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为他们输送经过培训的河南民工,同每家企业签订了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标准、人身安全等十几项内容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