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种植及营养
一、花生概述
花生原说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一带。1981年,我国广西宾阳县邹圩双阳村也发现了花生化石,所以,花生的真正起源尚有疑问。
花生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地以外都可以生长,花生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此其耐贫瘠性较强。
我国花生的分布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
我国花生种植以农业自然区为基础可划分为七个花生产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部早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
二、花生的种类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品种繁多,有据可查的有540种,优良品种有30种。
现货流通中,一般将花生分为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大粒花生以海花、鲁花、徐州68-4为主,小粒花生以小白沙为主。一般可按生育期长短、荚果大小、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加以区分。
1、按生育期长短不同分类。早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20-130天;中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45天左右;晚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65天左右。
2、按荚果大小不同分类。大花生:壳厚、果型大、每百粒花生仁重80克以上,分布面积最大。小花生:粒小、壳薄,每百粒花生重在50克左右,适栽于沙地,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河南西南部等地。大、小花生都有出口,但大、小花生出口的地方不一样,大花生出口量多于小花生。
3、按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不同分类。普通型花生:果仁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或红色,百仁重80克左右,含油量52-54%;成晚熟,生育期150-180天,只可一年一作。珍珠型花生:果仁多为圆形或桃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百仁重50-60克左右;珍珠型花生早熟,生育期120天左右,可适应南方春秋两熟区种植。多粒型花生:荚果为3-4仁果,果仁多为圆柱形或三角形,皮色深红,光滑,有光泽,百仁重30-75克,含油量52%;多粒型花生耐旱性较弱,早熟性突出。龙生型花生:荚果多三仁果,果仁多呈三角形或圆锥形,皮红色或暗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无光泽,有褐色斑点,百果重150克左右,含油量48%;龙生型花生曾是我国最早种植的花生。
三、我国花生发展速度居世界之首
从日前召开的花生科技产业化研讨会上获悉:90年代以来,我国花生生产发展迅速,单产、总产的发展速度均居同期世界主要花生生产国之首。据出席会议的专家介绍,从1990年到1998年,我国的花生面积扩大了113.3万公顷,种植总面积达到404万公顷,增长了39%。花生单产由2190公斤/公顷提高到2941.5公斤/公顷,1998年比1990年增加了551.8万吨。虽然我国的花生种植面积仅占油料总面积的1/3,但产量却占全国油料作物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四、花生的需水规律
花生的需水量是其生长过程中叶片蒸腾和地面蒸发水量的总和。花生的需水量,由于生育阶段及外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总趋势是两头少、中间多,即幼苗期、饱果期需水较少,开花结果期需水多。一般来说,花生在需水较少的时间,耐涝性差;在需水较多的时期,耐旱性差。花生的耗水量远较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为少,因此,花生同高梁和谷子一样被称为"作物界的骆驼",是耐旱性较强的作物。
1、播种至出苗阶段。这一阶段温度较低,土壤蒸发量较少,因而耗水量少,此时花生的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3.2-7.2%。此时虽然需水量不大,但要求土壤必须具有足够水分,以保障种子顺利发芽出苗。这一时期播种层的土壤水分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如果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40%,种子易落干,造成严重缺亩;如果超过土壤大持水量的80%,则由于土壤中水分过多,空气减少,妨碍种子萌发的正常呼吸,容易引起烂种,影响全苗。
2、齐苗至开花阶段。这一阶段耗水量不多,只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1.9-24%。这一时期中熟大花生要求的较适宜水分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60%,而早熟花生以土壤最大特水量的50%左右为宜。如果土壤水分低于最大持水量的40%,花生报系受阻;如果土壤水分高于最大持水量的70%,根系发育不良,地上生长加快,节间伸长,结实率降低,影响产量。
3、开花至结英阶段。这一阶段是花生营养体生长的旺盛期,叶面积最大,茎叶生长速度最快,也是大量开花下针、大量形成英果的时期,同时也是花生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间。此期中熟大花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8.2-59.1%;早熟花生约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52.1-51.4%。
4、饱果成熟阶段。这时以英果生长为主,对水分的消耗减少。这一阶段中熟大花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2.4%--32.7%;早熟花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4.4-25.1%。这时,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宜。如果低于最大持水量的40%,则严重影响英果的饱和度,导致减产。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中熟大花生在这一阶段的中后期遇旱,对花生英果产量的影响很大,被认为是需水关键时期之一,土壤水分也不宜过高,若超过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同样不利于英果发育,甚至造成大量英果霉烂变质;休眠期短的品种,还会造成大量英果在土中发芽,丧失经济价值,降低产量。
五、怎样使花生高产
1.注意选择高产良种。目前比较好的花生良种有花37、海花1号、鲁花4号、鲁花9号等。
2.整地改土,深耕细作。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根系发达,要求土层深厚,上松下实。因此要在冬前或早春适当深耕深刨。对于粘质土壤,可以加适量细沙,改善结果土层的通透性。对沙层过厚的地,结果深翻,在犁底下压10-15厘米厚的粘土,创造蓄水保肥的土层。
3.合理施肥,培养地力。高产花生田要施足基肥为主。如果需要追肥时,应在开花后追施,越早越好。施 肥的方法是,冬耕前将总施肥量的2/3 铺施地面(钾肥要全部施在深层),春耕时铺施其余的1/3,施在浅层。
4.因地制宜,合理密植。一播全苗是花生高产的关键,所以选择良种,采用催芽、拣芽播种,以利于一播 全苗。科学地安排好株行距是保证花生高产的前提。密度要因地、因种制宜,原则上是肥地和密枝型的品种宜 稀,瘦地和疏枝型的品种宜密。例如,疏枝型大花生花37,每亩8000穴左右;密枝大花生鲁花4号,植株高分枝 多,密度应稀一些,每亩7500穴左右。
5.起垄播种,覆膜裁培。花生对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要求较高。起垄播种,雨水向垄沟集中,垄面不板结,利于根、果发育。覆膜栽培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土壤板结,利于果针入土和结果。
6.科学管理,防治病虫害。高产花生田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抓好清棵蹲苗,在播后10-12天,当大部分幼苗 有2片真叶展开时,及时把埋在土壤中的两片肥大子叶清出,促进一、二对侧枝早发枝快发,实现多花、多针、 多果的目的;其次是注意中耕培土,中耕能防除杂草,疏松表上,增加土壤通气性;其三是要做好灌水和排水工作,花生是耐旱怕涝作物,因此要挖好排水沟,下雨能及时排水,遇旱要及时浇水。应注意防治病虫害,苗期主要防治蚜虫,喷40%的乐果1000倍液;花期注意防治棉铃虫和造桥虫,可喷50%的久效磷或锌硫磷1000倍液;后期防治叶斑病,可每隔半月喷一次25%的多菌灵500倍液或48%的百菌清600-800倍液,共喷3-4次。
六、花生高产施肥技术
(一)花生适宜的土壤肥力条件
花生对土壤有着广泛适应性,但高产花生田要求良好的土壤条件。最宜种植在上砂下壤、上松下实的砂壤土上,下雨能速排不积水,干旱能速灌透水快。耕层深厚达30厘米左右,含钙丰富,有机质含量以1%左右为宜,一旦超过2%则荚果易受污染,品质降低;宜植新茬地,重茬1年约减产20%,适合与水稻、玉米等轮作。
(二)花生的需肥规律
苗期吸肥量很小,不到总量的10%,但为氮、磷、钾肥的需肥临界期,此时如缺肥就会阻碍壮苗早发和根瘤的形成。早熟花生的开花下针期或晚熟花生的结荚期是氮、磷、钾肥的吸肥高峰期,吸肥量占总量的60%左右,而饱果成熟期吸肥量只占总量10%左右。
花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3∶0.4∶1。但花生靠根瘤菌供氮可达2/3~4/5,实际上要求施氮水平不高,突出了花生嗜钾、钙的营养特性。另外,花生对镁、硫和钼、硼、锰、铁等也要求迫切,反应敏感。
(三)花生的施肥技术
1.基肥
花生应着重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1200千克,硫酸铵 5~10千克,钙镁磷肥15~25千克,氯化钾5~10千克。基肥宜将化肥和农家肥混合堆闷20天左右后分层施肥,2/3深施于30厘米深的土层,1/3施于10~15厘米深的土层。为防止花生徒长,也可以把农家肥重施在花生前作上,既有利根瘤菌活动,又不过量增加有机质。
2.种肥
选用腐熟好的优质有机肥1000千克左右与磷酸二铵5~10千克或钙镁磷肥15~20千克混匀沟施或穴施。另在花生播种前,亩用0.2千克的花生根瘤菌剂,结合10~25克钼酸铵拌种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追肥
一般用于基肥、种肥不足的麦套花生或夏花生上。亩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千克,尿素4~5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在花生始花前施用。也可用0.3%的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溶液,在花生中后期结合防治叶斑病、锈病与杀菌剂一起混合叶面喷施2~3次。
4.微肥的施用
在石灰性较强的偏碱性土壤上要考虑施用铁、硼、锰等微肥;在多雨地区的酸性土壤上应注意施钼、硼等微肥。微肥可作基肥、种肥、浸种、拌种和根外喷施,一般以拌种加花期喷施增产效果最好,喷施时以0.1%~0.2%浓度为好。
(四)地膜花生的施肥技术
亩施农家肥1500~2000千克,尿素8~1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和氯化钾10~15千克。一次施足,并要注意钾肥深施,钙肥浅施。后期酌情叶面喷肥,可使花生苗期壮苗早发,中期稳长,后期不早衰。
七、花生的主要用途及综合利用
花生是我国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脂加工工业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出口物资,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花生仍以榨油为主,同时也广泛开展了花生食品、花生饮料、花生蛋白粉、花生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八、开发利用花生壳前景广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花生壳的用途越来越广:
1、花生壳可以制作成淀粉。把它洗净晾干,粉碎后浸泡,将浸泡液过滤、沉淀,捞去杂质,将清液用吊布包干,即成淀粉。
2、可以制纤维板。花生壳含大量纤维素,经防腐处理,加工成人造纤维板,既经济实惠又坚固耐用。
3、可以加工成饲料。花生壳含粗蛋白、脂肪及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具体制作方法:100公斤花生壳粉碎后与玉米30公斤,豆饼、鱼骨粉2公斤,饲料添加剂2袋(每袋500克)及其他元素配制,即制成畜禽饲料。
4、培植食用菌。将花生壳粉碎,消毒灭菌后装塑料袋,然后接种平茹、香茹等食用菌,其操作技术与棉籽皮相同。100公斤花生壳可产鲜茹十几公斤。
5、应用于医疗。据科研部门测定,花生壳具有降血压、血脂等药用功能,5—100克花生壳熬水饮用,对高血脂、冠心病有明显疗效。
6、花生壳经过加工,可制做成木炭,经实验能做民用取暖及工业项目使用。特点:投资小,每一个花生专业市场可建木炭加工厂1-2个。
九、花生各部位营养成份
部位 占粒重 水份 蛋白质 脂肪 粗纤维 碳水化合物 灰分
花生壳 28-32 9-12 5-9 1.2-4 58-79 11-20 2.8-2.8
花生仁 68-72 4-9 25-30 46-52 2.8-3 10-13 2.5-3
花生胚芽 2.9-3.9 3.5-5 26-38 42-26 1.6-2.5 12-16 2.7-3.1
花生种皮 3-3.6 5--9 11-18 10-14 37-42 12-28 8-21
花生仁由种皮(亦称红衣)和胚组成。种皮内为胚,有两片白色肥大的子叶,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花生仁是最重要的植物油脂及植物蛋白质的资源之一,是世界上研究最广的用以制取食用蛋白的油料籽实。在花生重量组成上,籽仁占68-72%,其中子叶占61.5-64.5%,种皮占3-3.6%,胚芽占2.9-3.9%。
花生种皮的主要成分有纤维素37-42%、脂肪10-14%、蛋白质11-18%、灰分8-21%,花生种皮约含7%的单宁及多种色素,其味苦涩。
花生仁成分:
水分:安全贮存的籽仁,水分含量为5-10%;
脂肪:花生仁含脂肪50%左右,在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中,其脂肪含量仅次于芝麻,高于油菜、大豆、棉籽;
蛋白质:花生仁含蛋白质25-30%,与几种油料作相比,仅次于大豆,高于芝麻、油菜、棉籽;
碳水化合物:花生仁含10-13%的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花生仁中以维生素B1、维生素B6,但几乎不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
无机盐:花生仁中无机盐约占3%,其中以钾、磷含量最高,其次为硫、钙、铁等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