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还没有毕业的王宝和,在当时完全被兴奋冲昏了头脑,他拍板决定立即停下所有的运钞车业务,公司全面转产研发装甲车。
王宝和的妻子:前头所有一二十年的积累要砸进去,我这个思想包袱非常非常重,而且非常忧虑,因为那个时候没政策,也没政策,也没方向,也没目标,也没有市场,你怎么来做呀。平头百姓做武器装备没有过,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当时还在新疆为王宝和打理运钞车业务的小儿子,听到这个消息,带头和父亲唱起了对台戏。
王宝和的小儿子:我不理解他,他也不理解我,我对我的工作当时就是停滞,对这个新项目我就不参与,不参与这个项目。
王宝和的妻子:儿子甚至就说了,你要让我回去的话,我就在这儿做麦当劳,我就收回来的货款我就做麦当劳,我就自己做,我就不回去了。
虽然王宝和对自己的这个小儿子最是愧疚,因为平日里疏于关照,小儿子是子女中唯一没有读到大学的,但是王宝和是个天生的倔脾气,他丝毫不准备向家人让步。
王宝和:我觉得这个事情,一旦我定下来,我争取说服他们,但是说服不了,我们也必须按照我们定下来这条路走。
主持人:反恐经济这么大的一块蛋糕,里面可以做的文章那么多。为什么王宝和就偏偏看中了轻型装甲车的项目了?这里恰恰反映了王宝和粗中有细的一面。当时经过调研,王宝和敏锐地发现国内12吨级以下的轻型装甲车制造一直是一个空白。而在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这样的轻型装备最合适不过了。
说干就干,但和动辄数百亿资产的国营军工企业比起来,王宝和的企业只是一条小舢板,又没有国家一分钱的投入,王宝和要想取胜,只能靠速战速决。
王宝和:当时作为市场来讲的话,你只能去拼搏,去冒险,我这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冒险的,所以说当时就是考虑了,这个市场是有的,就看谁能不能先进入,能不能拿出一个市场需要的一个产品。
留给王宝和的时间只有三个月,他必须要研制出样车。因为三个月后,在北京将举办第一界国际军警装备展,如果错过了这个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又要等上一年,王宝和他耗不起。
王宝和的妻子:或者反复去做这个实验,不是说你做了它就能成功嘛,做了报废了,你像10几辆的外壳都坏掉了,坏掉了就是成品车,做好的车,有的国内的材料做实验,一台车也价值几十万就报废掉了。
研发装甲车,不是造运钞车,无论是工作量,还是技术含量都高出一大截。曾经有一家国营军工企业为了研发一辆装甲车,就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这样的生产方式,王宝和肯定是吃不消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和时间,王宝和决定向意大利厂家购买军用汽车发动机和悬挂系统,然后自己再进行组装和改装。
主持人:三个月时间下来,第一辆轻型轮式装甲车样车终于下线了。王宝和带着它到北京的军警装备展上,很是风光了一把,人们都以异样的目光看着这个来自民间生产的装甲车。虽然王保和的装甲车的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定价的一半,甚至更低,但是要赢得订单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