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服军方采购自己的装甲车,必须要进行高寒、高热、长途跋涉以及抗弹等一系列定型试验。
王宝和的妻子:上高原,下火海,最高到火焰山,到青藏高原去做实验,他都五六十岁的人了,那个鼻血都流不下来,高压反应,好多素材都是我们自己采集的,没有人支持你,全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做。
八个月的时间,王宝和带着自己的装甲车走南闯北,自费做完了所有的定型测试。各项测试的成绩都很出色,还创下了几项记录。但是前来购买的客户却是屈指可数。此时的王宝和已经把前二十年的积蓄全部压了进去,还欠下了二千多万的外债,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王宝和的妻子:到处来要账啊,没有人支持你们,你们这样子干简直是打水漂了,你们俩拿钱打水漂,你们俩开什么玩笑,国际玩笑,搞什么你搞,所有包括我们所有的,太多的朋友,省上到市上,都不支持我们,有时候甚至我们都很茫然的,咱们这个事情做不下去的时候,借这么多钱,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做错。
王宝和:我有最困难的一段经济时间,有一天晚上我想出去吃个夜宵,口袋里只有11块钱,这11块钱我买了一份新疆拌面,花了8块,要了三串羊肉串三块。
王宝和的妻子:所以老王就说,夫人呀,你一定要支持我,你想一想,说你只要给我一个确定的答复,我就敢办,你要支持我,这么多年来咱俩风风雨雨,你一定要跟我走到最后支持我,我说我支持你,你说吧,他说我把所有钱拿出来要搞研制,假如说咱们搞成功了,就是发展起来了,搞不成功你要跟我要饭了,你有没有思想准备,你能不能答应,我说我能答应,你干吧。
主持人:整整两年时间,王宝和的装甲车是乏人问津。就在他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消息,一个可以救他命的消息。一段广告之后,我们接着聊。
主持人:欢迎回来,我是王凯。刚才我们说到王宝和为了研发轻型装甲车,倾其所有。但是装甲车生产出来了,却没有人愿意买。就在这关键时刻,他从北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2004年,中国政府应联合国的邀请,准备向海底派出自己的维和部队,需要订购一批轻型装甲车。王宝和得到这个消息,也想试一试。
王宝和:我们是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当然从实力来说我们跟其他几家军工企业不能比,作为其他军工企业来说,人家可能都是几百亿资产,而且从能力各方面来讲也都比我们强。
带着自己的装甲车,王宝和千里迢迢一路开到了北京。
王宝和:他们带的都是一些方案,这个方案中间首先是显示我们这个企业上百亿的资产,有能力有条件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但是真正拿出东西的就唯独我们一家拿出。
王宝和没有想到一到北京,就连停放装甲车都成了问题。
王宝和的妻子:人家是一个垃圾厂的旁边有点空地方,跟人家说了说放在那个地方,人家老百姓住在高层的看到了机枪,实际上是个假的,做的是个模型,为了显示这个车的雄伟,这个车的外观,老百姓不知道,老百姓报警了,所以我们真的做点事太难了。
汇报测试都进行完了,一连好几天,王宝和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也开始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