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1690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3.89和3.13个百分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在其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式分析预测报告》中特别提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二产业用电增速同比降低6.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成为带动全社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的新的主要动力。
“可以预见,未来两三个月我国电力需求增速仍将走低,且今年全年电力需求增速将不会高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分析认为,上半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速回落与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的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密切相关,不能根据电力需求增速回落判断国民经济出现衰退,而应看到,高耗能行业的电力需求增速回落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效果的初步显现。
产业用电出现新特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一产业用电量为413.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5%;第二产业用电量1293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3%,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6.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1639.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92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54个百分点。
中电联在报告中提到,今年上半年我国产业用电呈现新特点:第二产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73.29%,比去年同期下降10.5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分别比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0.61和4.84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社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的新的主要动力。
报告认为,上半年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12,明显低于前几年水平,其中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放缓影响巨大。
“电力需求强度变化可以反映宏观调控实施效果。”胡兆光告诉记者,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进行宏观调控,希望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抑制部分行业的过快增长。而从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后的产业电力需求强度分析,第二产业用电开始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电力需求强度则在2004年年中大幅上升,该年7月份,第三产业的电力需求强度甚至一度高于第二产业;随后,第二、三产业的电力需求强度差别减小,这说明宏观调控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效果明显。但2005年第三产业电力需求强度急剧下滑,在年中跌破0.96后开始不断上扬,达到年尾接近1的水平;此间第二产业电力需求强度基本稳定在1附近。2006年到2007年期间,第三产业电力需求强度基本在0.98左右波动,二产的电力需求强度基本在1以上且稳步上升。第二、第三产业电力需求强度差别幅度开始拉大,这有悖于政府宏观调控的初衷。
“进入2008年以来,第二产业电力需求强度明显下降,在0.99左右波动;而第三产业电力需求强度却大幅上升,在1.01左右徘徊。二、三产的电力需求强度差别增大,说明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而第二产业也在低位调整。”胡兆光这样告诉记者。
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增速回落
第二产业用电需求增速的下降主要是高耗能、重工业增速放缓的直接体现。今年一季度,受部分地区冰雪灾害导致运输受阻、高耗能产业限电停产和国际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化工、建材、冶金、有色金属四大行业过去一直保持远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的情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放缓。但从4月份开始,增速出现小幅回升。今年上半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38.16%,比2007年底贡献率降低6.68个百分点,但比今年前两个月以来各月累计用电贡献率分别提高9.60、7.43、2.88个和2.10个百分点。
如何看待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需求增速回落?胡兆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上半年我国重工业电力需求强度在1附近波动,这是一个好兆头,而轻工电力需求强度基本持续下滑,2008年稳定在0.96左右,这也是一个合理范围,若这种发展趋势能持续稳定,对我国工业结构的调整是有利的。
分行业来看,胡兆光认为,黑色冶金行业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今年上半年电力需求强度趋于1的水平,若能保持在1附近波动,这对我国在工业化后期的发展是适宜的;建材行业的增长势头与黑色冶金行业趋同,但波动较大,它的电力需求强度在2007年4月已经下滑到1以下,其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同样作为高耗能行业的化工行业的电力需求强度基本上在1上下平稳起伏,属于合理的发展势头;而有色冶金的电力需求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回落,在1至1.05的范围内波动,也属于合理区域。
“第二产业电力需求强度的下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这说明宏观调控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效果再次显现。”胡兆光如此表示。
国民经济未见衰退
“按照通常规律,电力需求被视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今年上半年电力需求增速走低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开始衰退。”胡兆光分析认为,由于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实时性、国民经济的同步性、电力数据较高的准确性,以及电力消费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通过观测产业电力的需求强度可以判断其经济运行状况,因而电力需求被视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我们也因此习惯用电力需求的来判断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但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电力需求特别是第二产业的用电需求情况并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面放大镜,不能说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
胡兆光列举了上半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国际石油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带动国内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较快使得出口企业在短期内尽快适应难度较大,我国劳动合同法大大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社会保障,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出口企业的压力逐步显现,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企业生产的资金链产生了影响,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要求的力度加大等等。
“上述因素的单项作用是有限的,但综合叠加作用于经济运行的效果就很明显。”胡兆光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正是在国外经济环境趋紧和国内一系列政策调整产生叠加效应下艰难发展的。这既是对我国经济系统的极大挑战,又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极大机遇。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10.4%的高速增长,CPI也回落到7.7%,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上升,第二产业也基本稳步调整。“我们不能期望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不现实,也不可持续。我们应抓住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对挑战,为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胡兆光认为,只要有科学合理的机制、体制,我国经济就会在调整中沿着持续健康、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抢 眼 新 闻
|
|
|
|
|
|
|
|
|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