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昨日表示,8月份,沪深两市“大小非”共通过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平台减持了4.8亿股,比7月份的8.69亿股减少了40%多。他表示,证监会密切关注全流通之后出现的新问题,将采用市场化创新的方式来规范大宗股份转让行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说,截至目前,“小非”已解禁的比例接近60%,解禁洪峰已过;在已经解禁的“小非”里面,实际减持的只有43.9%。而“大非”因为有控股权问题和国资委的相关规定,发生减持的比例更少,8月份“大非”只减持了9400万股。
对于市场上引入专门基金接收“大小非”减持的建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我认为是很好的建议”。
他说,股市全流通后,大宗股份进入流通领域,这是全流通时代遇到的新问题。证监会很重视这些新问题,并采取了积极措施,如引入大宗交易平台,严厉处罚违规减持行为,发展可交换公司债券和二次发售制度,为大宗股份的持有者提供流动性,同时定期公布解禁和减持信息,增加市场透明度。“全流通对大家来说都是新事物,监管层和投资者对全流通的认识都在逐步加深,证监会今后还会密切关注全流通情况下发生的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疏导和规范转让行为。”
据他介绍,目前只有50多家上市公司没有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股改以后,大股东的行为模式发生较大改变,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上市公司的运作,而且从过去的掏空上市公司变为注入优质资产。从2007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铝业、中国船舶等327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集团整体上市或者行业的整合,一共注入优质资产2520亿元,每股收益率平均提高了65%。
此外,利用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配套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据不完全统计,97家上市公司在股改过程中剥离了不良资产,剥离资产面值235亿元;59家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结合承担债务的方式进行股改,一共承债93亿元;134家公司结合股改平稳解决了法人股社会化等遗留问题;还有270家上市公司清理了股东登记名实不符、法人股个人化问题,涉及100多万公众股东的利益;还有138家上市公司采用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红利抵债等各种方式,解决了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一共涉及金额259亿元。
抢 眼 新 闻
|
|
|
|
|
|
|
|
|
责编: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