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投资与理财
用钱生钱、创造被动收入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关键环节,中国人和美国人这方面的意识都很强。但如果按“储蓄——投资——投机”从保守到激进的不同层次来划分实现资产增值的方式,中国人会偏向两端,而美国人则向中间靠拢。
中国人喜欢储蓄,同时也有很多人赌性非常强。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盛行的一种当日冲销公司的营业厅里,华人非常多。而这种公司完全提供的是当日买当日卖的投机性交易。我们也知道在国内股市的投资者中,散户的比例很高。股指暴涨暴跌的过山车行情都是赌徒式的羊群效应产生的,很少有人真正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即使是有些机构投资者也不过是个“大赌徒”而已。
反观美国人,投资的意识也很强,因为他们很少储蓄,收入除去开销的部分,剩下的钱基本都放在市场里,接近90%。根据美国雇员福利研究机构(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itute)和投资公司机构(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数据,在401K账户中,直接或间接投在股票市场上的比例是70%。鉴于401K账户在美国人退休后的重要性,这个数据很能说明美国的家庭资产也大部分配置在资本市场中。
但也是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人投资很少是以散户的形式直接面对市场。大部分是在经纪公司开设账户委托专业人士投资,他们只是时而的检查账户情况,而往往不频繁的操作。美国家庭在取得收入后,会先将钱划拨到各类账户中,比如教育计划账户、保险计划账户、401(K)账户中,从这点来看更多是一种理财规划行为,而不是投机炒作行为。美国人的理财方式是先把未来设计好,有一定的退休金、养老保险、教育计划支撑后,再花掉剩余的钱。而中国人则是积累大量储蓄已应付未来的养老和高昂的子女教育费用,至于投资理财,最终大多异化为炒股炒房。
美国老太太:我那几个资产账户的增值速度还一直不错,没让我在退休养老、子女教育上遇到大麻烦。
中国老太太:我一直去营业厅和那些老股友讨论行情,后来市场形势不好,亏了不少,幸亏还有挺多储蓄。
美国老太太:你还每天去营业厅里看盘操作?多累呀,出去旅游多好?
中国老太太:炒股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只要心脏没问题,每天盯盯盘还是挺好的。
4、退休与养老
退休养老问题是一生理财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养老保障体系都面临巨大的考验。
美国的个人养老计划由三部分构成——政府的社会保险体系、企业的养老金和个人的储蓄部分。美国人退休后都可以从联邦政府领取到养老金,这和前面提到的养老保险税是挂钩的。但由于收入高出$97,500的这部分不需要交养老保险税,所以高收入的人所领取的养老金并不会比低收入的人高多少。所以政府的这个养老保险计划,对低收入者要比高收入者重要。
据统计,美国65岁以上的人群,有20%的人完全依靠政府的养老保险金生活,65% 的人生活费的一半依靠政府的养老保险金。另据2005年的数据,65岁以上的人每月平均从政府那里领取$955,一对夫妇平均领取$1,574。而最高领取额是$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