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增长基础仍不够稳固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专家: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增长基础仍不够稳固

 

CCTV.com  2009年06月03日 09:3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三、产能过剩矛盾加剧,通货紧缩压力明显增大

  突出表现在:

  一是工业产品销售率持续下降,库存明显增加。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产品销售率增长由99.2%持续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97.1%。与此同时,在统计的9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到去年年末,有78种产品期末库存比年初增加,有47种产品期末库存比年初增长20%以上。其中,平板玻璃、线材、厚钢板、十种有色金属和氧化铝等库存分别比年初增长33.7%、27.9%、42%、41%和285%。

  二是企业效益大幅滑坡,尤其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亏损十分严重。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91亿元,同比下降37.3%。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利润下降,4个行业出现亏损。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达59.2%。其中,化工、建材、电子通信设备、交通运输和电力等重点行业利润均出现大幅下降。钢铁行业由去年同期盈利255亿元转为净亏损7.7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由同期盈利128亿元转为净亏损19.3亿元,化纤行业由同期盈利12亿元转为净亏损1.3亿元。

  三是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明显加剧。在强有力的财政投资刺激背景下,国内一些主要行业产品(如有色金属、化肥、钢材等)价格不但没有回升,反而继续大幅下跌,流通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2月份同比分别下降13.5%和15.4%,3月份进一步扩大至下降19.3%。国内一些大的钢厂连续几次下调钢材价格。最近,工信部紧急发布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即钢材限产令。工信部在《通报》中判断,当前钢铁行业产能已严重过剩,“2009年产量只需保持47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

  这表明当前去库存化仍未结束,产能过剩的压力不但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减小、反而继续有所增大。由于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加剧,使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CPI和PPI持续下跌,且降幅不断加深,通货紧缩的压力明显增大。

  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已成为制约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

  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阻,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比预期的小

  当前我国启动经济的宏观背景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表现在1998年经济实现软着陆后国内需求开始酝酿着巨大的扩张力,尤其是居民“吃、穿、用”需求满足以后,“住”和“行”在住房体制改革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共同刺激下迅速掀起了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的高潮,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汽车消费“井喷”式增长和住房消费迅速升温的需求强劲扩张势头,由此2003年整个宏观经济进入上升期。

  然而,目前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经过近10年的高增长后开始进入调整期,且调整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从住房看,一是新一轮扩大内需的政策着力点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而不是启动住房需求,这和1998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其目的是通过满足普通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来启动内需,其效果远不如1998年通过加快住房体制改革来扩大内需效果显著;三是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已达到80%左右,多数人需要的是改善住房条件而不是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在当前房价依然较高及房地产挤泡沫未挤干之前,潜在的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得到释放。汽车市场近期虽然有所回暖,但由于城镇化滞后所导致的用车条件受限制、用车成本上升等因素,短期内市场需求难以出现跳跃式增长。

  扩大政府投资其目的是带动民间投资,而民间投资增长必须要借助消费结构升级这一载体来实现。由于住房和汽车消费短期内难以回升,至今又没有新的可替代的消费热点出现,民间投资很难跟进,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可能比预期的要小。居民住房和汽车消费结构升级受阻,还将导致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尤其是建材以及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生产能力闲置,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因此,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尽快消化存货和解决过剩生产能力升级问题,这不仅仅是短期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启动与过剩供给能力相对应的市场需求,只有真正启动这部分需求,才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解决经济运行所面临的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的双重矛盾,使经济重回上升通道。

  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把加快城市化发展、尤其是中等城市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通过加快中等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民间投资增长和激活居民消费,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中西部地区小城镇经济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转移,这是解决中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樊彩跃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相关链接:

责编:金文建

2/2 < 1 2

相关热词搜索:   扩大内需  经济运行  经济增长  产能过剩  挤出效应  经济形势  工业产品销售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