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发生事故的小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与罗阳路交界处,名叫莲花河畔景苑,开发商是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小区一共有十一栋楼盘,全是十三层的建筑。小区从2007年开始开发的,至今还没有人入住。倒塌的楼房是七号楼,而从外表看,其它楼盘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那么这次事故究竟为何会发生呢?记者来到了闵行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这些部门的负责人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但规划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从他们掌握的数字看,莲花河畔景苑小区开发的楼盘距附近的河道,也就是淀浦河防洪堤的距离有五十米,符合相关规划。倒塌的七号楼底部基柱深33米,不存在基础不牢的问题,那么这次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呢?事故组相关调查人员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几经周折,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任何工程事故发生后,都可以从勘测、设计、施工三个环节寻找答案。他提醒记者,现场有一个巨大的土石方土堆,这可能会对大楼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 |
(图2:记者想就故事发生原因采访事故组相关调查人员时,却遭到了拒绝。) |
业内人士:“我们到现场看的时候大概还有两层楼(高)的土,他们公开报道都说有七八米高的土,倒塌的原因至少有几千吨的侧压力导致它的桩断掉了。”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事故发生后,他曾进入到现场进行察看。根据他的了解,七号楼倒塌的方向,也就是现在被埋在倒塌楼体的下方,是一个正在施工的地下车库,车库的深度有五米左右。施工方将开挖地下车库产生的泥土并没有运离现场,而是堆在了七号楼的北侧,也就是河道和七号楼中间,就是现在挖掘机正在作业的地方,堆土最高高达达到了三层楼高。从这张事故发生一分钟后市民拍摄的照片看,楼房倒塌后露出的是新鲜泥土,而这些长着清草的地方就是堆土层。由于施工已进行了几个月,堆土层越堆越高,最后总量达到了几千吨,由北向南,向七号楼产生剪切力,而七号楼南侧由于开挖车库,缺乏相应的抗衡力,导致事故发生。
业内人士:“至少有几千吨的侧压力四十五度角铲下去,从土方的基础里面对着最底下的那个宽度开始,沿四十五度角往外传递上浮的负载传下去正好传在,那个桩头头型下面一公尺的位置全部扯断了。”
事实上,就在七号楼倒塌前一天,也就是6月26号,小区内距七号楼几十米远的另一栋楼房前的也有一个巨大的土堆,这个土堆已经使得防汛墙遭到严重损害。记者观察到,这段被破坏的防汛墙有80多米长,已经被外力推到了河道内部。而根据当地执法部门的调查认定,破坏防汛墙的外力就是由小区内的一个大土堆导致的。事故发生时,有大量堆土堆积在破损防汛墙地段,最终导致防汛墙受力改变,而堆土堆放在这里的原因同样是由于施工方在开挖车库。那么在楼房建成后,再开挖车库,同时将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堆放在场地内,这么做是否符合施工规范呢?相关部门同样没有解答记者的这个疑问,那位资深业内人士则给出了这样的判断:按照规范是不允许,北边堆那么多土,南面开那么大的坑,南面薄弱得很北面用力一推就倒了。
|
(图3:市民则向记者提供了一个新情况,从莲花河畔景苑对面,可以看到位于七号楼南侧和东侧的两栋楼,当两栋楼的墙体相交时,上面和中间的部分可以看到光线,其它部分则看不到。市民们说,这说明这两栋楼至少有一栋楼可能存在倾斜,并且这种现象在七号楼倒塌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
这位业内人士的判断是否准确呢?其它楼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呢?记者就此与事故组相关人员进行了联系,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准确答复。但从现场拍摄的镜头看,在倒塌的七号楼旁,确实始终有车辆在清理堆土。而市民则向记者提供了一个新情况,这是记者站在莲花河畔景苑对面拍摄的画面,这是位于七号楼南侧和东侧的两栋楼,通过镜头可以看到,当两栋楼的墙体相交时,上面和中间的部分可以看到光线,其它部分则看不到。市民们说,这说明这两栋楼至少有一栋楼可能存在倾斜,并且这种现象在七号楼倒塌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市民:“早就有这种情况了它有点倾斜,早就发现了早就看到了,我们用肉眼就看到这种情况,但是他们有没有发现(我猜)他们肯定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地质勘察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将对“莲花河畔景苑”小区其余的10幢住宅楼以及沿线防汛墙、周边居民房屋、水气管线等进行严密监控。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已经“莲花河畔景苑”小区的开发商、建筑商、施工方、监理方等9人采取了适当控制措施。那么,上海梅都房地产公司到底是一家怎样的企业?事故发生后,我们的记者按照购房者提供的线索和工商登记的信息展开了调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