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宽松的信贷和货币足以支撑实体经济8%甚至更高的增长率。从下半年起到明年,央行应发出稳定货币但不是紧缩货币的信号。央行的操作应在“适度”上做文章。
夏斌认为,我国经济已处于“见底复苏”的趋势中,但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下半年应突出以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以新的增长因素逐步取代传统的增长因素。
楼市投机需求积聚
中国证券报:上半年信贷大量投放,楼市股市出现快速上涨态势。资产泡沫会不会出现?
夏斌: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来看,如果一个市场主要依据未来价格上涨预期来交易,而不是依据未来收益预期或实际需求来交易时,说明市场在开始积聚泡沫。5月以来各种迹象表明,在购房需求的快速上升中,相当部分并不是自住性和改善性需求,而是保值投资、投机需求趋势在加快形成。在全球流动性充裕情况下,一些国际资金也在加快流入中国房市。
今后两、三年世界经济不可能再回复到2003—2007年那样的高增长,如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速度迟缓,外需复苏形势不乐观。一味简单地放松银根,靠扩大投资来弥补出口缺口,有可能导致以下结果:一是产能过剩,不良贷款进一步扩大;二是市场逐步形成的物价上升预期有可能进一步刺激资产市场泡沫形成。
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风险
中国证券报:物价上升预期在逐步形成,未来货币政策是否应有所调整?
夏斌:就货币政策而言,下半年及明年初,央行应发出稳定货币但不是紧缩货币的信号。
去年底,由于市场信心不足,银行超额储备多,货币乘数低,央行急需以超常规的速度放松货币供给,刺激信贷。但中国与美国情况不同。美国发生危机后,银行资产负债全面缩水,恢复经济必须靠央行超常规的货币供给刺激。而中国银行体系本身受危机影响不大,只是外需突减后的信心受挫,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本身是充足的。通过积极政策的引导,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恢复增长了,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银行超储率已从1月的5.1%下降到5月的1.5%左右,货币乘数从4月的3.6上升到5月的4.4。1-5月企业外部融资规模6.62万亿,同比增加2.6倍。
此外,尽管投资增速在快速上升,货币市场利率和银行实际贷款加权利率却在迅速下降,客观上市场的物价上升预期在逐步形成。这说明,当前的信贷和货币供应相当宽松,足以支撑实体经济8%甚至更高的增长率。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风险。
当前中国的通胀压力可能不表现在通常意义上的商品物价上,而是表现在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从下半年起到明年,央行应发出稳定货币的信号,但不是紧缩货币的信号。主要是针对市场上已发生的物价预期发出预期管理的信号。央行的操作,应该在“适度”两字上做文章,以确保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作用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
结构调整应以消费为主导
中国证券报:未来的宏观调控应将重点放在何处?
夏斌:在大国开放经济背景下看,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失衡是高储蓄、低消费。因此下一步的调控方向应是突出以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以新的增长因素逐步取代传统的增长因素。
在消费政策上,要明确突出“消费为纲”或“消费为主导”的主攻方向。政府应确立国家收入和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概念,而不仅是财政部当年财政收入的流量概念。目前,中央控股企业有18万亿净资产,同时有大量金融控股企业的好资产、土地财产。这些资产都可以变成老百姓“碗里的肉”,用于消费。政府可以在基本不降低投资率的同时,通过改变资本持有人,把过去对外的一部分投资转化为国内的消费。
有关部门应抓紧出台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意见。在政府储蓄方面,应进一步向公共财政转移。有盈利回报的投资项目,政府不要“与民争利”。在企业储蓄方面,基于推出中央国企利润分红试点的基础,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分红比例。
在居民消费方面,应进一步降低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各种税费。此外,可先在中小城市放开户籍管理,让一部分农民工赚钱后到中小城市落户。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推动消费,提高居民福利。
在培育消费收入来源上,目前要鼓励提高居民来自实体经济的资本收入,而不是突出来自房地产投资等资产市场上的财产收入。政府可通过多项政策鼓励居民创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体投资领域。(记者 徐畅)
相关链接:
责编:王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