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程俊琳
机构调研似乎与最后买入无明确相关性。最近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机构扎堆调研的上市公司却未能得到调研者青睐。业内人士指出,调研更多是为了对一些数据分析进行现实求证,调研之后选择不买或者离场的基金也普遍存在。
作为一只基金扎堆的医药类个股,三九医药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该企业上半年每个月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机构研究员,其中不仅包括大成、长城、诺安、南方等5家深圳基金公司,还有来自上海和北京的4家基金公司分批调研。不过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并没有出现前来调研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没有出现在调研名单中的基金占据了前十大流通股东位置。前去调研的基金并没有做出买入举动,原第二、第三大流通股股东南方基金在调研之后选择减持,至半年报时已不在前十大股东之列。
与扎堆调研不同的是,更多基金选择悄悄持有或买入。另一只基金青睐医药类个股康缘药业半年报中并没有显示有基金到访痕迹,但前十大股东云集了华夏优势、长城安心回报、东方精选、景顺长城平衡动力等5只基金。相同情况也在天士力中出现,半年报显示,虽然没有机构前去调研,前十大股东中依旧出现了7只基金身影。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基金调研并不一定会买入该公司,对于很多显而易见又能够独立分析的个股,调研反而起不到实质性作用。“调研分析得到。所以很多人认为机构调研就代表看好某上市公司这种推论实际上并不完全成立。”
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员表示,实地调研只是为了现场印证研究员从数据报表中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多时候“过场式调研”也是常态,所以调研能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外界想象的大。不过另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副总监表示,实地调研是研究员的工作之一,并且是与案头研究同等重要的工作。
相关链接:
责编:张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