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基金业度过8月幸福时光 1000亿基金规模意味着什么   
09月02日 09:50

    近期国内基金公司排名(见右图)

    北京青年报消息:中国已有20家(1家筹)基金管理公司。沿着基金公司批设的足迹溯源而上,20家基本可分为3批:在“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指导思路下,1998年3月至1999年4月期间建立起的最初10家(俗称老10家),这一类公司基本生存空间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建立的。首只基金发售规模基本上为20亿~30亿,基金被投资者当做股票一样追捧,一上市就溢价。最典型的是基金裕元在热炒之下最高曾达到每基金单位10元的市场记录。此期间老10家公司规模基本都达到六七十亿元左右(嘉实例外)。第二批为2001年上半年陆续开业或筹建的6家(易方达、银华、融通、宝盈、长城、中融)以老基金改制为筹码获批的基金公司,蓝天、天骥等老基金都在这期间得到清理和改制。6家公司首只发售的基金以改制基金为主,发行趋难,首开湘财证券包销基金天华之案例。第三批则是“好人举手”制度后批设的4家公司——银河、合丰、天同、长信(筹),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寻求生存空间,在基金的发行上投资者网上申购的中签率已经达到100%。

    整个8月成为基金业的幸福时光,谁也不知道这美好的日子还能过上多久。

    募集资金高达64亿多元的富国动态平衡开放式基金的成立宣告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诞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无论怎样这是一个令基金业亢奋的数字。

    但这场8月基金盛宴真实的境况却表现为截然相反的两种景象:内有基金管理公司连珠炮式的发行,外则是前来就餐的中小投资者冷冷清清。

    “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现在成了基金公司追逐的目标。”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市场部屈乐伟这样说,从有限的公布数据看,机构是支持开放式基金销售额的主流,如南方稳健户均买入份额达9.8万份,国泰金鹰增长户均买入9.45万份,富国动态平衡达到7.39万份。

    而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亏钱效应”令大多数人仅对证券投资基金望而却步。

    现在谁也不能否认,这场基金盛宴的真正主角是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三者之间正玩着一场金钱游戏,本应是这场游戏主角的中小投资者正在离这场游戏越来越远。

    ■规模=钱

    只要您能将钱放在我这里,趴上三个月,过后我们公司会有奖励,比例是2‰,其中我返给您1.5‰,我们不收赎回费。这是一位基金公司销售人员为一位机构负责人开出的丰厚“礼单”。

    “‘回扣’成为了基金销售中的重要竞争手段,这部分很可能落到可以为单位买基金的人的手中。”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基金盛宴开始后不久,业内的“手续费之战”、“回扣竞赛”已是暗流涌动,继而跳上前台。各家基金公司的奖励从无到有,最高的达到4‰,也就是0.4%,对基金来说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成本比例。

    “现在对于基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规模,规模越大就可以拿到越多的管理费,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使尽手段,拼命发行的主要目的。”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说,基金业的管理费收取比例为1.2%,按照一只基金每天的市场净值提取,1998年以来,基金管理公司提取的管理费已经达到30亿元人民币。

    机构与回扣没有成为基金发行的万能钥匙,强行摊派已经成为这一轮基金大扩容最大的疑窦。

    “每到发放开放式基金的时候,大家心里惴惴不安,以前发行的开放式基金每人限制购买5000元,不买就从工资里扣除,弄得大家怨声载道。”一位建设银行的职员说。从第二批开放式基金首只鹏华行业成长开始,摊派几乎成了分销行采用的惯例。与此同时摊派也开始多样化,以北京地区为例,一家分行由于大量代销基金,发行不出去,最终要求内部职工购买,市区职工每人5万元,郊区职工3万元;还有一家银行则是要求每人购买1万元;另外一家银行则要求每人包销150万元。

    “连续7家开放式基金发行,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竞争开始激烈,下一步难免会出现‘塞车’。”富国基金管理公司市场与发展部总经理张嘉宾说。

    8月份开放式基金大扩容,先后有富国动态平衡、易方达平衡增长、融通新蓝筹、南方宝元债券、银丰平衡、宝盈洪利、长盛成长价值、大成价值增长等8只基金获准发行,至此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式基金已达到14家。与此同时,成立基金公司的大门也已洞开,8月6日长信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8月8日天同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开业,8月27日广发证券传出消息,已获准筹建金鹰基金管理公司,目前还有14家处在襁褓中的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积极地申请筹备之中,想吃基金这杯羹的已经在证监会门外排起了长队。

    ■政策催熟

    “基金大扩容的政策动力就是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这一政策从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的多次讲话中已有所表示。”富国基金张嘉宾说。

    自今年6月周小川在“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高峰会”上发表了有关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的讲话后,基金业再度活跃,并迅而在七八月间出现了第三次大扩容。有业内专家指出,发展基金业、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是管理层针对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而开出的主要药方,政策成为基金业的催熟剂。

    有两件事是这一次政府做多的最好体现:第一件是证监会启动了“1+1”政策,即告别“拼盘基金公司”——每家包括四五个实力均等的股东,不存在控股股东,各家券商可以成立一家自己控股的基金公司和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

    第二件是采用了“好人举手”制度,即只要条件具备,自己主动要求成立基金公司就可以获批,申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由此变得容易。

    几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从今年年初就焦急地等待着尽快步入市场,并将目光落定在开放式基金上,“封闭式基金经常处于折价状态,这使得封闭式基金很难再发行出去,于是开放式基金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屈乐伟说,目前挂牌的51家封闭式基金大多处在折价状态。

    “政策是主要的大背景,不应忽视的是市场游动和需要投资的资金量相当大,像保险公司等机构的投资受到限制,证券投资基金成为他们的选择。”屈乐伟说,保险公司只能购买国债或基金,而已发行的封闭式基金数量对保险公司来说吃不饱。“保险公司购买的份额占到基金发售量的30%以上。”

    除了上述机构投资者以外,早前做新股申购的资金等也被认为是推动市场的重要动因。

    ■谁在盈利

    与普通投资者对基金的一脸茫然成对比的是,除了基金公司以外,商业银行在这场扩容中异常积极。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轮番上场,他们的兴趣都非常高,”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的人士说,“银行有兴趣是因为现在银行可经营的中间业务有限,他们急于寻求新业务,基金代销这块收益不小。”但在最近几只基金的代销中,几大银行接连出现了销售不畅,滞压手中的场面。

    商业银行敢于冒险代销乏人问津的开放式基金,其意在于争取中间的单只基金托管费,据说现今单只基金年费率达到0.25%,目前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通常超过100亿元,这样算来,托管银行只要抓住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年收益就能达到2500万,而抓住开放式基金是抓住基金公司的关键。

    事实上基金公司管理、银行代销托管等费用所造成的手续费过高,让中小投资者望而却步。按照目前的手续费水平,基金管理费比例1.2%,申购费1%,赎回费0.5%,加起来就是2.7%,也就是说,投资者一旦购买,事实上已经损失这么多。

    前些时候经济学家吴晓求按照当时的费用水平(比现在还高),为整个基金业算了一笔账:他认为,除债券基金外,目前基金管理费是1.5%,申购费是1.5%,加上托管费和赎回费,一共是3.75%;而一年期储蓄利率是1.98%,如果按2%计算,另外还有2%至3%的风险资产升水价格。若取中间值2.5%算下来购买基金的成本在8%至8.5%之间,也就意味着如果基金业的收益率达不到8.5%以上,购买基金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里划算。

    8月基金热浪又一次让人感到政策做多的巨大能量。

    盈利与风险是基金业存在的两条底限,基金在这两条线上的起伏会决定它们的前途。

    8月基金热浪中,盈利不再是营销的主打招牌,一位业内人士讲,最早的三家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南方稳健成长、华夏成长由于问世时间好,都出现盈利,但今年6月份第二批开放式基金就不一样了,其中鹏华先买国债受损,“6 24”后买股票再折一阵,连续遭受损失,现在基金已不敢轻言盈利。

    与盈利捆绑在一起的是风险,催熟下的基金,发行和管理成本较高,成本高就意味着需求较高回报,这就埋藏着很大风险,一旦有风吹草动,出现大规模赎回,就会出现基金危机。

    “提防虚假繁荣,最大规模不等于最佳规模。”一位专家对现在的基金市场提出这样的警告,他说,在可能已经出现泡沫的中国基金市场上,很难判断一家基金公司是否真的受市场认可。(张念庆)



责编:杨洁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新闻
54只基金中报全部披露完毕,三成基金跑赢大盘 (08月30日 09:45)
投资基金法:出笼前的博弈 (08月27日 13:16)
开放式基金热销是否说明了基金销售探底回升? (08月27日 11:16)
吴晓求:高收费阻碍了发展 基金业在赚取垄断利润 (08月26日 13:42)
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内幕(08月26日 11:22)
《证券投资基金法(草案)》审议程序启动 (08月24日 10:20)
关注:基金立法(08月23日 20:12)
南方宝元债券基金销售火爆两日销售突破一亿份 (08月21日 10:02)
易方达基金销售额超过40亿 (08月23日 10:54)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