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补贴:补出来的烦恼
霍德明:因为我们所有生产的这些东西,当你在使用国内的电,使用国内的石油,使用国内的这种资源,有关石油的资源,但是当它作为一个生产原料,譬如说你做一个电视机。
张鸿:对对对。
霍德明:它卖到国外去,这些成本价就已经算是很低了,所以当外国人买到中国便宜的中国产品的话,实际上就是咱们中国政府对他们的一种补贴,而且我要说的是,不仅是我们对外国人的补贴,其实对我国自己,本身一个经济增长和持续性,这是不好,为什么,因为当你一个石油,或者这种生产原料的价格,当时很低廉的时候,对于任何企业来讲,它都大量使用,所以我这边有个例子,譬如说我们单位GDP比,用能耗比,比世界水平高2.2倍,相当高的,比美国要高2.4倍,美国算是很先进的国家,比欧盟要高4.6倍,比日本咱们要高8倍左右,所以你看看我们就算跟印度比的话,我们还比它高个0.2、0.3倍。
主持人:这个高能耗。
霍德明:高能耗的一个经济增长,我觉得是不可以持续下去,这个方面无论宏观经济来考虑,补贴油价这件事,真的是要很谨慎的考虑。
主持人:你觉得它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得经济的影响是?
霍德明:我们产业升级,就不会很直接到位了,能够拖,能够用便宜的,当然用便宜的,对做生意的来讲,它是很现实的考虑。
主持人:外部的原因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可能会更大,这样的一个定价机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张鸿在你的眼中?
张鸿:还有一些其他的后果,类似SUV这样的车,在国外卖不动了,在中国为什么能卖得动,是因为你油价有补贴,相对来说便宜,那这就可能产生了什么,产生了我们所说的不公平,就是你其实这个补贴,是用所有纳税人的钱,在补贴那些开着奔驰,开着宝马,开着SUV的这些车主们,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它可能产生什么,不义之财,这个不义之财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我们在每次油价开始有上涨预期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加油站囤积,不管是什么样的加油站,它都在囤积,然后说我们油慌,卖不掉,没有油了,然后就会看到很多地方的国家就开始出来政策说,这个地方补点油,那个地方补点油,然后柴油什么油都开始慌,广东啊,长三角地区这些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很多的运输企业就开始排着长队来加油,然后就没有油,这是一个油慌,还有一个就是走私,这个霍老师已经说了,有这种明的,当然这是很少数,我到你这儿来,觉得你的油价便宜,然后我开着车来,加满了油,但是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走私的欲望,当我们的油价高于境外的油价的时候,那可能就是走私的油就会进来,来冲击我们的成品油市场。
主持人:我现在看到网友上传的一幅漫画,真的是佐证了你们二位刚才的一个观点,大家看到这个中国的成品油的市场,因为有着财政补贴的这个托,所以引得很多人过来用其他的渠道来偷油,这个画的明显是一个外国人,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人,不过这幅画可能真的印证了那一点,就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非常惹眼的一个油价洼地,可是如果我们一直持续这样一个油价洼地的话,还会有什么样的恶果呢,你们觉得?
霍德明:有关油价这个定价机制,我觉得肯定要改的,怎么改呢,当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要定价方面,要更迅速,符合国际油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