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公开信 疑点在利益
解说:几年前,批评政府过多干预股市;一年前,力挺股市的黄金十年;而今,又抛出股市的救市论,网友质疑,学者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股市?救市的新言论带出了怎样的新问题?《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回到我们的节目当中,今天的十位学者联名发出了公开信,呼吁“救市”,这公开信发表之后了,在社会各界都引发了不小的反响,正面的、负面的,各种各样的评论我们都看到了,问问二位评论员,你们听到的和看到的,对这封信的评论都有哪些?
张鸿:我听到一个最有意思的,就是Who old are you?
主持人:为什么用这样的一句英文来?
张鸿:为什么老是他。因为这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这些名字已经在资本市场我们熟悉了很多年。比如01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们在和,包括吴敬琏等等经济学家,因为吴敬琏他们说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规范,有些地方连赌场都不如,这些话可能和当时的股市下跌,当时的股市下跌也联系到一起,那就有一些经济学家他出来说,他说那不是这样的,中国股市是很好的,而且中国股市已经被这些人说的下跌到了什么呢?01年的时候说,是已经到了最危机的关头,比比现在说的还厉害,那个时候就要求政府来“救市”。
那今年初的时候,其实又有这样的争论,今年初的争论特别大,有两方的群体,包括媒体也都参与了,今年初他们论调是什么呢?下跌已经超出正常波动和理性之外,就是完全是非理性的下跌,可是在上涨的时候,我们没有看他们说,已经是非理性的上涨。所以总是他们在唱多,股市上叫唱多,他们说股市要涨,那为什么总是他们呢?
主持人:他们一定没有想到,你日后把他们昨天、今天、明天的话放在一块儿来看。
张鸿:他可能觉得很奇怪。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这个小片,其实记录各方对于10位学者联名发出的这封公开信的各种各样的评论。
解说:当十位学者今天在互联网上公布联名向国家有关部门上书,呼吁救股市的文章之后,各大网站纷纷开始转载,各界媒体对这篇文章也展开了评论。
《北京商报》今天发表了“中国式救市需要慢火细熬”的文章,认为大小非问题不解决,不仅难以吸引增量资金,反而逼迫场内资金不断出逃,应该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重视。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管理层能有更具针对性的、更为有效的救市措施。只有这样,市场信心才会真正被激发出来。
新浪财经今天刊登了11月26下午《红周刊》记者对央行研究金融所研究员、经济学家邹平座的专访文章,邹平座在文章中答记者问时说,从投资对扩大内需的有效性来说,四万亿还不如直接投到股市里,以增强人民的信心,发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的扩大。同时通过市场拉动投资需求,这样效果会立竿见影。
中金在线网站今天的评论文章也对学者们呼吁救市的文章作出了大胆预测。文章说,十教授上书救市,国家队要出手了,媒体在分析股市的同时,今天在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的财经讨论板块上,对于十位学者呼吁救市的文章,网民们也展开了集中的讨论,但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者该不还呼吁救市的问题上,在新浪网的讨论区里,发言的网民达到了2507条,部分网民认为,专家大谈救市,动机可疑,一些网友甚至说,教授们炒股被套牢了吧,而有些网友们则认为,学者们说得有道理,只要股市能起来就是好事。
在网易财经论坛上,今天半天时间,就有评论跟跟贴922条,其中最热的十条跟帖中,反对教授们呼吁救市的有7条,支持的有3条。一位广西南宁的网友认为:股市有股市的规律,不能救!学者们的话要分辨清楚,而一位广东深圳的网友则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专家,只有救股市,才能救一切!
到底应不应该呼吁救市,正如同一些评论文章说的,学者们倡议了,相关部门就会出手救市吗?为什么学者呼吁救市的动机遭到网友们的强烈抵触,这是一个救市带来的新话题,或许更是一个比救市还更难以回答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