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为什么我们网友似乎对这些十位学者他们立场和观点,表示他们的质疑?
张鸿:因为在资本市场上,的的确确这种和利益相关的这种忽悠,我们股民非股民都听得太多了。比如说在去年,我们看到很多媒体在采访一些经济学家的时候,都会告诉你,黄金十年来了,万点论,这这里面有,这十名经济学家里面就有当年提出万点论的,说6千点怕什么,1万点那早着呢,就是青舟已过万重山,到时候你再看的话,你一定会后悔,所以你该买一定要买,这种忽悠。还有呢,你看,我这儿历次存着招呢,我不相信股市会永远低迷,上半年不涨,下半年也会涨,今年不涨,明年也会涨。
何帆:早晚要涨。
张鸿:对。他永远说涨。
主持人:永远有涨的时候。
张鸿:当跌的时候,你就听不到他的声音了,直到今天我们跌的已经很厉害了的时候,他们又以说,我来保证证券市场这个安全,保证中国经济的安全,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的身份来说这种话。去年我在听一个报告会的时候,曾经就有一个也算经济学家,也算证券界这样一个人士说他就说,他说你如果现在不投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话,你就不能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现在呢?
主持人:害得你后悔不已。
张鸿:他们现在不提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当然可以来怀疑,来怀疑他们是不是和自己的利益真的有关系。
何帆:我觉得现在大家的话,其实并不相信经济学家了,而且这个已经变成了一个传统,除了张鸿说的,在证券市场上比较活跃的这些人,可能是给大家支招支错了。
张鸿:对。
何帆:有的人已经进去买了,买了之后,然后现在被套牢了,所以回过头来就来骂经济学家。但是我们在最近几年,还看到一个比较有趣的社会现象,从当年的“狼顾之争”,还有到香港有一个学者说,说中国对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所以我们看到实际上批评经济学家的声音是越来越多。我觉得这个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就是我们看到有这么多的批评的声音,我觉得对经济学界的成长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没有人批评你的话,就没有这个舆论的监督,你犯了错误,你也不会被揪出来。现在既然经济学家被放在了一个聚光灯的底下,那么这个批评的声音会伴随着经济学家的成长,我希望,正式由于有这么多的来自公众的声音,可能中国的经济学变得得罪人平民化,但是我只有一定担心,我不希望它变得娱乐化。
主持人: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学家,有足够宽广的心胸的话,不妨来看一看我们网友现在依然在持续他们的一些怀疑。这位“晴天小猫”说,“这是专家吗,怎么看着像散户说的话呢?估计自己也被套了吧。”然后“范厨师”说,“十大专家集体出现,规模效应显示出来了,忽悠吧,把自己忽悠成明星,就达到目的了”。“吉普车”说,“这些教授不是无疑不是在5000以上唱多的,已被深度套牢,急需国家给他们反弹出货的机会,要么进大小非,要么破500,没得选择”。这些网友说的话,到底有没有依据啊?
张鸿:我们觉得这个的的确确在上涨的时候,有一些经济学家,以证券专家的身份来告诉大家,应该怎么样,政府应不应该干预市场,比如说在去年,股市暴涨的时候,就有经济学家说,说政府不应该人为地刺破股市泡沫,那个时候他告诉你说,政府不应该来干预这个证券市场,可能现在呢,他又来告诉你说,我们最好来拯救一下这个股市,因为股市暴跌了,因为它在泡沫不断放大的时候,那个风险并不比我们现在小。那我们现在当然也可以质疑经济学家,就是你到底代表着谁,因为你的身份,他们公开的这个十个人的身份全都是公立大学的教授,或者副教授,你到底是还有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查了一下这十个经济学家,的的确确有在上市公司,任独立董事的,的的确确有在证券公司任独立董事。如果我们说在上市公司任独立董事可能跟股市的涨跌没有更直接的关系,那么在证券公司的独立董事那可能就会涨跌就和你会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今年初在争议的时候,我说媒体也参与进来了,不救市的代表人物,财经杂志的主编志胡舒立说,他说救市派当中,有不少人是净赢市场多年的老手,鼓吹救市的目的,乃是企图在行情短期波动中,与一己之私利。当以这种身份出现的时候,你不告诉我是一个咨询公司的老板,你不告诉我说你是一个股民,那我当然可以质疑,就是你背后的利益,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