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辽宁创新体制机制 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CCTV.com  2008年01月08日 11:13  来源:新华网-经济日报  

    激活装备制造业

    搬迁重组再布新局

    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具体地说,就是要振兴一批装备制造企业。而以国有企业占绝对比重的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群体,其改革、改组、改造成本又从何筹措?“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令企业举步维艰。破解重重矛盾的拐点起始于一场政策的东风。国家振兴东北战略不仅给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更坚定了辽宁上下用新思路解决老课题的信心和决心!

    沈阳铁西区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最密集的地区。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最新变化,可谓辽宁装备制造走向振兴的典型和缩影。而铁西之变就从一首“西进序曲”奏响,从一个“搬”字开始。

    从2002年开始至今,近两年形成高潮,铁西区183户大中型企业开始从老城区陆续撤离,搬迁到其西部的沈阳经济开发区和细河经济区进行重新整合。这些企业的历史大多在50年以上,涉及几十万企业职工、上百万家属。这场辽宁工业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迁徙活动,后来被称为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一次“激活”手术。结果,一大批近乎“休克”的企业在“东搬西建”的“运动战”中卸掉包袱,在运动中实现了体制转换、产业升级、结构优化。铁西老工业基地由此思路一转天地宽,运用国家开发银行40多亿元贷款给企业重组再布新局筹集了宝贵的资金,获得102亿元土地级差收益,用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企业陈欠,清除企业发展障碍,同时还促成企业进行彻底的改造,使其加速整合优良资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集中。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铁西乃至沈阳装备制造业由此发力,开始了持续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搬迁改造后,铁西区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税收是搬迁前的2.6倍。2006年铁西区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4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02年整个沈阳市的工业总量。

    铁西区区长李松林说,如果搬迁只是简单移位,没有形成上下游联动和产业集群,不触及企业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那还是新瓶装旧酒。沈阳的办法是跳出就企业抓企业的老套路,运用多种手段破解现实难题:让搬迁搭载新使命,要求国有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速国有资本与国际资本、民营资本和社会其他资本的有效融合。

    结果,铁西企业的搬迁,不但把企业原来闲置的、低效的土地资源“搬”成了土地资本,又使其在新的空间里,将土地资本变成了改制资本。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社会化、专业分工的要求,如今的铁西新区,一个个重量级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次第列阵,构成了一条绵延几十公里的工业长廊————沈西工业走廊,并在其中形成了上下游协作有序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彻底改变了企业几十年来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这里,世界级的机床制造基地和国内领先的通用机械研发基地、散料输送设备制造基地、矿山建材机械成套装备制造基地等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在沈阳机床集团搬迁后的新厂区,记者看到的是崭新的数字化工厂。深入采访,记者更了解到,原来沈阳机床是通过原有厂区土地置换获得的18亿元“搬迁费”,将8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并集中建设国际化数控机床研发中心,使企业得以彻底进行专业化重组、生产流程再造、技术改造升级和全面信息化建设,最后与产业园区内的配套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机床产业链。沈阳机床集团由此将实现年产数控机床3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一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数控机床制造基地。

    在辽宁,另外一个装备制造企业密集区大连市,也在走搬迁重组、重新布局之路。大连机床、大起、大重等一批企业因此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在搬迁改造过程中投资15亿元,建设了4大基地,其面积30万平方米的两个临海总装场地堪称世界一流。去年,该企业还签下一笔超级合同:设计制造两万吨桥式起重机。这是当今世界提升重量最大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吊机,它的问世,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海上钻井平台的建造方法,可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钻井平台,对中国乃至世界海工项目建造意义深远。

    从沈阳到大连,装备制造企业脱胎换骨式的重构,让辽宁的装备制造业跃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境界,拥有了肩负起引领全国装备制造业振兴重任的先决条件。

3/6 < 1 2 3 4 5 6 >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