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耕地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另一方面是耕地还在急速减少。从这张近30年来 人口和耕地的变化图上,不难发现我们的耕地面临的形势。
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项目负责人郧文聚展示了历时10年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 一张中国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最强劲的工业化发展区域 与最需要保护的优质耕地分布区 是重合的,形成面对面的冲突。在这52个优质耕地连片区,分布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90%的可灌溉地;同时全国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80%座落在上面。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则全部座落其中。
郧文聚:城市发展、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它要用地,它用地,直接面对的就是优质集中连片的耕地。这样的形势确实是很严峻的。一定要管好,又要慎用。
从吹响工业化号角的那一声起,也许就注定了我国耕地的减少 是不可逆转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必然要一定的土地做保障,我们既不能不顾经济建设的合理要求,也不能只考虑城市化的发展,而忽视保护耕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们正在把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放在重要日程。
为了确保我国在发展中的土地安全,早在1986年,我国就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并在修订版中,把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同样在1986年,耕地锐减的惊人数字,促使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即刻设立了一个与土地使用部门 没有利益关系的机构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这个部门合并升级为能够行使更大职能的部级单位。而后,中国的这个部门就一直在保障发展 和保护耕地之间,不断的平衡着。
周玉川,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20年来 研究土地发展变化,曾亲历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出台。
周玉川:1996年我们给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汇报的时候 用了17个城市的卫星照片 分3个时段 看这17个城市占地的情况 中央领导同志一看 都认为我们国家耕地保护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这样发展下去那是不得了的 这样呢 提出保护18亿亩耕地的红线 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的人口 和将来粮食生产的情况 确定的一个目标。
粮食与土地有着直接的关联,研究表明,人均粮食370公斤 是一个生命得保障线,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基本满足食品消费的需要。中国目前粮食平均亩产 320公斤左右,按此推算,人均所需耕地至少为1.15亩;由此 要确保目前 及人口高峰期的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是底线。
中国有句老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荒发生之后,越南、印度、埃及等粮食出口大国 相继宣布限制出口。 一时间,让那些发出中国粮食可以依赖进口、不必坚守耕地红线等等论断的人们沉默了。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从北宋流传至今的谚语 渐渐成为了一个传说。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曾经的鱼米之乡,昔日粮船穿梭、向全国输送粮食的胜景,早已被运输工业品的船只 所替代。位列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无锡市,在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时,粮食自给率已经不足31%。
就在我国建设用地的需求仍然旺盛,耕地每天都在减少的时候,在一些地方我们还能看到土地利用的奢华场面。
1984年,我国大陆第一座高尔夫球场 在广东省中山建成。此后兴建之风愈演愈烈。尽管,从2006年开始,国家就已经严令限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但在过去的5年里,国内高尔夫球场仍由100多个增加到500多个。按照一座高尔夫球场平均占地1000亩左右计算,目前占用的土地 就已经达到5万多亩。
土地的粗放利用还不止于此。2008年国土资源部仅在东部一个省份督察核实,就发现53宗5823亩土地存在闲置问题。已经开发的土地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目前,我国人均城镇建设用地 已经达130多平方米,超过经济发达国家人均82.2 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
姚景源:我们不少地区都在盲目地搞开发区,甚至有的乡镇也搞开发区,但是当你到了开发区之后,它没有什么项目,那么它就是把土地圈下来。所以我们大量的良田我们的土地 就被以开发区的名义浪费掉了,还有一种状况,有一些企业他们搞所谓的花园式工厂,你到一些企业去看,它占了很大很大面积的土地,但是它真正的生产作业车间却在其中只是很少的地就可以建起来了 剩下的都是搞所谓的花园。你走遍全世界包括世界上知名的大企业,我没有看见一家企业是标榜它是花园式工厂,它有那么大的占地面积。为什么我们会出现那么多的花园式工厂呢,就是因为我们把土地资源以低价甚至无偿的方式,交给了这些企业。花园式工厂背后掩盖的就是对土地资源最大的浪费。经济发展是要占用土地,而另一方面我们13亿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源于这片土地,这显然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最重要就是我们要 第一实施要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第二我们还是要研究我们如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当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耕地数量减少的时候,耕地质量的下降也引起了重视。这被称为是一种“隐性的土地流失”。
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渣、废气都不可避免地产生,而最终承受这一切的,是负载万物的土地。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造成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已经启动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投资10亿元、用3年时间 摸清全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在“苏南模式”的诞生地 无锡锡山一带,今天已经开始针对土壤污染、原生态消失等负面效应采取对策。 通过深度翻耕、添加有机肥、以及关停污染工厂等办法,使100多亩土壤恢复了生机。
这是一场争夺战,就在这些化学品 侵蚀着土地的时候,大自然也在加紧它的掠夺。
沙漠化的黄龙 正以惊人的速度 掠食着大西北,历史上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 建立的国都 统万城消失了,西汉中叶以后 穿越昆仑山和天山的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不见了。它们被迅速扩展的大沙漠所吞噬。这些,并不完全是历史。土地退化、沙化的面积,仍在以每年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 继续扩展,相当于每年丧失一个中等县面积 土地的生产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