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观察|聚焦!多位经济学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12月15日 10:03
央视网 | 2023年12月15日 10:0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赵子牛)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系统部署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今年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工作成绩更显得来之不易。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中包含了许多新提法,传递的信号也更加积极,对于我国明年的经济发展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更好贯彻落实和传播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财经新观察》栏目特别采访了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全方位解读本次工作会议所释放的信号,共同聚焦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总基调令人鼓舞

在总基调上,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以进促稳”属于新提法,“先立后破”则在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过,本次为时隔两年后重提。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信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海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廖群告诉央视网《财经新观察》记者,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推出了若干新提法,给出了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发展为先,宏观经济政策向更加宽松方向演进的积极信号,令人备受鼓舞。

廖群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以进促稳”这一新提法具有重大意义,指出了现时落实持续多年的“稳中求进”政策基调的关键所在。

“稳与进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对范畴,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呢?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形势下稳的性质与要求。”他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长“下行”的压力,因而稳增长是相对于增长“下行”的“向上”之“稳”;这与十多年前“稳”为相对于增长“上行 ”压力的“向下”之稳是截然不同的。“以进促稳”的新提法,预示着“向上”稳增长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此呼唤更为进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更加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所谓“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明年可能确定5.0%左右的增长目标并辅之以更积极政策,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温彬还表示,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并将其置于总基调之下,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涉及到“立”和“破”的领域,除了能源结构之外,还包括经济新旧动能、房地产发展模式等。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财政政策延续适度加力

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效

关于明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总基调,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在财政政策方面,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表示,与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财政政策的工作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相比,财政政策延续加力为主,但要把握好度。今年10月财政部发行一万亿国债,赤字率提升至3.8%,打破常年3%的“约束”便是具象化的体现。

对此,张奥平预计,明年中央将继续提升杠杆率,财政赤字率将在3.5%左右,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在强监管的同时,使用效率会同时提升。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在3.8至4万亿,专项债资金作为资本金“撬杠杆”的作用也会加大。

在货币政策方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财经新观察》记者,本次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主要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新提法值得关注。曾刚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在于需求端,尤其是融资需求不足。在此背景下,一味强调和追求信贷投放的规模和力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资源的闲置和空转,另一方面可能也会导致市场利率水平的过度下行,不利于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健发展。货币政策从“精准有力”调整为“精准有效”,意味着下一步可能会逐步放松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规模要求,引导机构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而非过度供给。

二是新增了“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这一提法,要求“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曾刚表示,这反映了货币政策目标开始更多关注价格。今年以来,我国物价在低位运行。在此背景下,新提法意味着我国将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之一,更加关注物价的变动趋势,并把如何促进CPI、PPI合理上行、推动经济温和扩张,作为明年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之一。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可能将通过价格水平的合理上升,引导市场预期上行,以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重点工作的第一项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与去年相比,本次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第一项,而扩大内需则退居其次,反映出中央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第一位,并着重点出了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等关键词,说明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还是在转型升级,还是在科技提升生产力水平上。会议也再次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未来将有更多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创新。

“我国当前处在经济规模化向高质化发展的关键期,若要实现第二增长曲线,则必须通过生产力提升来打破这种回归趋势,打破生产力瓶颈。”盘和林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而提高中国整体生产力水平,其中“新”,是新技术、新产业,其中“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思,其中“生产力”,是通过新技术和新产业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之后需要提升的主要目标。

他认为,在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引导下,未来各地工作重点将放在技术研发、技术应用,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都将成为新质生产力未来的落地方向。

编辑:司晓颖 责任编辑:焦健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更多精彩
正在阅读:财经新观察|聚焦!多位经济学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