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成年内新基发行最大赢家,爆款频出,稳健类资产最受捧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18日 17:11
央视网 | 2024年06月18日 17:1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黎旅嘉)近期多只债券型基金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公告,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有18只债基宣布提前结募。事实上,债基成为年内新基发行市场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爆款频现,多只债基发行总规模超70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权益市场收益有限的背景下,投资者的避险情绪较高,对稳健类的基金投资需求有所增加,债券型基金由此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略显清淡的新基发行环境下,债券型基金和红利策略基金仍不时涌现,也反映出当前上述产品受到来自投资者的欢迎。

年内债基频出爆款

截至6月17日,年内中证全债指数年内涨幅为3.75%,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财富(总值)指数同期上涨1.51%,以政金债指数基金为代表的债券型基金频出爆款。

6月13日,南方基金、国联安基金、中信保诚基金、建信基金旗下政策性金融债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布提前结募公告。

据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南方基金、国联安基金和中信保诚基金旗下三只政金债指数基金,首发规模约为206亿元。基金发售公告显示,建信中债0—5年政策性金融债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80亿元。

Wind数据显示,以认购起始日计算,目前年内新成立的16只政金债指数产品的募资规模为1021.89亿元,在年内新成立被动债券指数产品总规模中占比超六成。由此可见以政金债指数基金为代表的债券型基金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持续受到关注。

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有18只债基宣布提前结募。而截至6月16日,年内发布公告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达114只。其中,爆款债基频现,多只债基发行总规模均在70亿元以上。

例如,二季度以来,兴证全球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于今年4月15日成立,首募规模79.97亿元;泰康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于今年4月29日成立,首募规模79.91亿元;银华0—5年政金债于今年4月25日成立,首募规模79.90亿元;易方达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于今年6月5日成立,首募规模79.70亿元。上述四只政金债指数基金均是规模达到80亿元级别的爆款基。

此外,永赢安怡30天持有期债券、中欧稳悦120天滚动持有债券等基金均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募集。

存量债基产品同样也凭借稳健表现获得规模大幅增长。而为保持组合规模的稳定,避免基金持有人收益被摊薄,不少债券型基金也开始启动限购模式。

例如,6月13日,东方添益债券基金公告自6月14日起暂停大额申购,单日购买上限为0.1万元,暂停原因为“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

稳健型资产受青睐

不难发现,2024年即将过半,行情的体验感直接影响了基民对新发基金的偏好。以成立日计,截至6月16日,全市场年内共发行569只公募基金,合计发行规模5786.68亿份,较2023年上半年600只略有减少,但是募集规模则远远大于去年的5098.4亿份。

不过,新基发行结构则更为极致,债基占据年内新基发行市场的八成之多,以主动管理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作为主动权益类基金范围,近6个月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份额为396.54亿份,占比6.68%,不足7%。去年上半年,同口径计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926.2亿份,降幅接近60%。

一方面,今年以来,部分债基投资回报率上升,一些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10%,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另一方面,近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又因收益率高、流动性强、风险小,受到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热捧,也吸引居民和企业存款流向债市。

此外,部分债券型基金投资回报率上升,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10%。Wind数据显示,年内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显著优于股票型基金的-2.28%和混合型基金的-1.29%。

图片来源:Wind

除债券型基金外,红利类资产也是市场关注的一大方向。年内多只红利策略基金净值涨幅超过10%,多只红利ETF份额大幅增长。部分机构认为,虽然已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上涨,但红利指数并没有透支底层资产的盈利增长水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大盘红利资产也是投资者获取相对收益的重要选择。

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统计,自2022年以来,相较于股基指数,红利类ETF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其认为,红利指数具有高分红、低估值的特性。在股市震荡期,这类资产通常展现出较强的防御属性。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高分红股票因其稳定的分红展现出更高的性价比。

在万家中证红利ETF基金经理杨坤看来,过去几年,大多数指数呈现较大的波动与调整,而红利指数一直保持稳健上行的态势,相较于主流指数,超额收益显著。因此,红利类资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到市场的重视与认可。对于红利指数未来能否延续上涨趋势,杨坤表示:首先,过去5年中,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有4年获得正收益,长期表现稳健。其次,中证红利指数虽然一路震荡上涨,但其在二级市场的绝对涨幅并没有透支底层资产的盈利增长水平。总体而言,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和估值都处在相对合理的位置。(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编辑:司晓颖 责任编辑:焦健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更多精彩
正在阅读:债基成年内新基发行最大赢家,爆款频出,稳健类资产最受捧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