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6月26日,2025长寿时代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泰康保险集团、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主办,聚焦“十五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围绕银发经济激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金融创新、智慧医养技术落地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政企学研各界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长寿时代来临:银发经济成国家发展新蓝海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李克穆指出,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后,医养结合、人工智能应用、保险产品开发等课题对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意义重大。泰康率先实现保险支付与养老服务融合,在全国布局国际水准养老社区,为行业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吴世民强调,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龄群体规模扩大、消费需求升级,老龄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 “新蓝海”。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尺,需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构建银发经济新生态。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科技进步、长寿时代等三大变革加速演进。尤其是随着全球进入长寿时代,实现百岁人生不再是梦想,40岁是青年,60岁是中年,80岁才到老年,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长寿时代带来了长寿经济,长寿经济又带来长寿生活,对养老产业而言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解码产业痛点:从服务体系到金融支撑的全链条探索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指出,银发经济是长寿时代 “确定且稳定的大产业”,需坚持长期主义,打造长寿企业。当前老龄化已引发经济社会文化的重塑性转变,几乎所有产业都需向 “银发化”转型。
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郑家强分析,全球医养产业面临专科医疗碎片化、缺乏连续性的挑战,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是破题关键。他建议泰康之家依托运营与数据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老年全科学科,构建可持续医养服务体系。
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分享“泰康方案”:通过“支付+服务”商业模式,打造全生命周期医养康宁服务体系。未来十年,泰康将推进城市医养联体,向社区与居家养老延伸服务,并构建医养教研平台,拥抱 AI 技术,构建银发产业链新图景。
老金融与长护险: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交通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李利表示,我国养老金融与产业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发展空间广阔。交通银行将以金融为纽带,融入养老服务生态,打造 “长者友好型银行”。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聚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指出我国长护险试点已扩至49城,参保超1.8亿人,但面临筹资、服务质量、人才培养等挑战。她建议通过社保与商保结合、低费率全周期缴费等举措推进制度落地,并强调需处理好“老年人”与“机器人”的关系。
日本倍乐生公司代表陈晓莹分享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经验,其基于“自立支援”原则划分7个介护等级,提供多元服务,为中国构建特色养老模式提供了参考。
科技赋能银发消费:智慧养老开启新周期
AgeClub创始人段明杰预测,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 4亿,银发经济规模达30万亿元,占GDP的10%。失能护理与活力老人消费市场正同步增长,成为产业升级新发力点。
国家老年大学教学教务中心主任田素霞介绍,该校以“德学康乐为”为宗旨,通过十大行动计划打造老年教育“主渠道”,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创始人顾捷表示,机器人科技将聚焦医疗康养场景,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医院、社区及家庭养老中的应用。泰康之家则发布“泰乐OS”系统及三大智慧医养产品,以AI与数据驱动养老服务智能化升级。
作为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正面临老龄化压力与多元化养老需求的挑战。泰康保险集团等企业与学界、政府携手,以市场化方式探索解决方案,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如研讨会所倡导,唯有凝聚全社会力量,方能让长寿时代的老年生命旅程更加流光溢彩。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