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绍峰
10月11日出炉的“2006胡润百富榜”向我们描绘了当前中国财富的分布。在前十位的富豪中,有6位旗下企业主营业务为房地产。房地产业是“造富机器”和“贫富分化加速器”吗?大富豪们何以能在房地产上赚得如此盆满钵肥?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高耸”的房价早已讲述了一切。
问题是“高耸”的房价是怎么“垒”成的?为什么房地产业会成为“暴利场”?当少数人在极短时间里聚敛到了巨额财富时,又是谁的财富遭到了“掠夺”?
日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天津调研时的一番话给了上述问题一点提示。他说,“商业银行必须杜绝假按揭问题,必须对亿元以上大额按揭贷款做一次技术性调查,认真研究贷款人有关资料,通过电话和身份证等方式核实其真实性”。刘明康提及的“假按揭”,特别是“亿元以上大额按揭贷款”,正是房地产商自己或操纵别人骗取、“掠夺”银行贷款,推高房地产价格,膨胀自己腰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特色”的按揭贷款如此容易取得,以致于一个开发商的按揭需求可以得到许多银行的争抢。在银行都把房地产按揭贷款作为优质资产进行拼抢时,不设防的银行房贷,事实上诱惑并膨胀了开发商“掠夺”的野心和胃口,一个手中只有500万资金的开发商,完全有胆量去操作几个亿的房地产项目。他可以先提高房子售价,然后把开发中的房子按其售价标准抵押,从一家银行贷款2000万,再用这2000万中的1000万开发售价更高的房子,并找另一家银行抵押贷款4000万。如此滚雪球般在各行间反复“假按揭”,不仅推高了房价,还让开发商拥有了一堆令人羡慕的“优质资产”──房子。
在银行遭受房地产开发商“掠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购房者也在以“房奴”的方式间接接受开发商的“掠夺”。他们是高房价的最终埋单人,他们节衣缩食地向房地产开发商输送财富,代价是自己生活水平的下降和福利的减损。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编: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