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管好社保基金 需要公开和透明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8日 15:56 来源:
社保基金的缴纳者都是权益人,这笔钱没有理由成为掌控在少数人手中的“秘密”,也没有理由不向权益人公开。社保基金的“阳光监管”是理性选择,也是客观必然
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社会保险基金必须管好用好,确保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这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并且强调,社保基金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这是对前些时候由上海社保基金案引发的公众对社保基金安全性疑虑的一个权威回应。
社保基金为什么是“高压线”?对谁是“高压线”?怎样才能保证不触碰这条“高压线”,使之安全运行?这些问题都是人们所关心的,也是应该搞清楚的。
社保基金为什么是“高压线”?因为它包括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大险种,目前全国收、支、结余已经超过2万亿元。这样庞大的一笔资金,是参保的亿万职工的“养命钱”,而且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要多年以后才能动用。因为“养命”,所以“高压”;触碰这条“高压线”,关乎人命,所以十分严肃,也很重要。
这条“高压线”对谁而言?是可能接触到社保基金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领导者和办事人员。他们遵纪守法,“高压线”就安全,反之则危险。从审计公告看,社保基金的管理使用,总体情况尚好,但仍存在政策执行不严、管理不够规范、甚至侵占挪用等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将这笔老百姓的“养命钱”违规用于投资、购买办公用房、弥补行政经费等等,问题金额达70亿元。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引起警惕。
这条“高压线”靠什么保障?靠制度和法律。但审视现状,我们看到,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最基础的、涉及人员最广泛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两项保障,迄今还没有立法保障(《劳动法》中只有概括性规定),相关决定和政策制度也只停留在国务院或部委层面。显然,社保立法的滞后和不足是某些地方、某些人屡碰“高压线”的重要原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能够接触到社保基金的人手中都握有一定权力,社保基金的立法保障又有滞后、不足的缺陷,这就使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有失屏障,保值增值难以实现。一些地方发生的侵占、挪用社保基金案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令人担忧的还有,社保基金的管理力量和手段有限。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处负责人介绍,全国基金监督人员不足百人,有些地区的基层甚至没有计算机,只能人工记账。2万亿元的百姓“养命钱”这样管理,实在令人担忧。这种状况同时表明,社保基金只由劳动保障部门一家管、审计部门一家审,存在很大风险。应该调动多方力量各负其责、共同监管。除去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各级工会组织的介入也是必要的。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参与社保基金监管合情合理,义不容辞。
既然是“高压线”,既然需要立法,既然应该共同监管,那么,管好用好社保基金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向社会公开,让运作透明,把这笔钱置于“阳光”之下。
社保基金的缴纳者都是权益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团体的管理、运作、监督都不过是接受权益人的“委托”在工作。这笔钱没有理由成为掌控在少数人手中的“秘密”,也没有理由不向权益人公开。国家审计社保基金并公布结果已经迈出了公开、透明的一步,但也只是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如果公众有疑问可否质询?这笔钱怎样运作可否参与?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
一条“高压线”,一笔“养命钱”,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谐,不可掉以轻心。社保基金的“阳光监管”是理性选择,也是客观必然。(摘自工人日报;作者:张刃)
责编: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