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7日 15:26 来源:
用来制造拼接仿古铜的古铜残片
仿古锈花样百出
为仿品上锈是现代青铜仿古工艺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锈蚀仿造的相似程度,直接决定仿造是否成功。所以仿造者就要用各种方法来仿古锈。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将常见的做法归为以下几种:
1."种植锈":将酸、碱、盐等各种化学药品掺合金属粉涂抹到仿品表面,然后再埋到土里来"种植"伪锈。
2. "胶着锈":用胶水、松香、白芨浆、清漆等胶状物调配各种矿石粉、颜料,涂抹到铜器上。或从别的古铜器上取下真锈拌入清漆或胶水中涂抹到仿古铜器上。
3."烧熔锈":将调制好的矿物颜料在铜器表面烧熔,这些被熔化的颜料在降温后凝固在铜器的表面。
4"电镀锈",用类似工业中金属表面电镀技术在铜器表面镀"水银皮"或"黑漆古"、等皮壳。
5.将动物尿液、粪便或农用化肥与泥土掺合,涂抹到仿品表面后埋到土里。
6."移植锈":将古铜器上的古锈移植或镶嵌到仿品表面,再用上述的各种方法组合作锈。
尽管作假锈的方法五花八门,但不外乎分物理上锈、化学上锈两类方法。但这种年轻的新锈与古铜锈存在根本的区别,如果用显微镜或其他仪器来分析,区别会更明显。
鉴别对策更胜一筹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仿品,很多收藏者都不知道如何应对,针对以上归纳的常见作伪方法,笔者通过长期的实验,也总结出一些实用"招",仅供收藏者参考。
1.用针尖刺扎铜锈部位,古铜锈非常坚硬难以刺入,而那些用胶水制做的伪锈不但容易刺入,松开手后针会被伪锈含住掉不下来。对于古铜器上那些修补过的部位用这种方法鉴定也很有效。
2.在鉴定铜器的锈蚀时,最好取一些试样下来,用高温热针烧灼,或将试样直接用火烧,古铜锈一般不易燃烧,锈结晶在高温下会发出炸裂的声音。用树脂或胶水制造的伪锈在高温下会熔化、燃烧,并且冒烟,能闻到各种胶水味儿或烧塑料味儿等刺鼻的气味。放大镜观察,被热针烫过的部位,会发现那些胶状物被熔化后又凝固,根据热针的形状形成一个半圆槽。真正的古铜锈是天然生长的矿物结晶,在高温下它既不会熔化,也不易燃烧,更不会有酸味儿或其它异味儿。
3.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将铜器表面的铜锈取一块,观察铜锈下面露出的皮壳,伪锈下面露出的直接是铜色。古铜锈下面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银白色的氧化膜。
4.用烟熏铜器表面或颜料染色,使其表面形成黑色或红色的氧化层,往往这种氧化层没有光泽。需要用棉布、毛毯或椴木木炭抛光,也有用抛光玉器的滚筒机械抛光。这类作伪的氧化层的突起部位光亮,凹陷的部位灰暗。用干燥的硬布等物品在铜锈表面快速磨擦,使其表面发热后,嗅其味道,有些伪锈会发出松香味儿、塑料味儿、油漆味儿或其它如502胶水等异味儿。
5.用珠宝鉴定中的第三代查尔斯滤色镜来鉴定铜锈非常有效,所有的古铜锈在滤镜下都不会变色。用那些绿色、蓝色的化学颜料做的各种伪锈,在滤色镜下多数会变成红色。特别是用珐琅彩釉料在低温下烧成的假锈,这种伪锈既不怕火也不怕水,用热针、水都不管用。但因为珐琅釉料中的蓝色含钴,所以在第三代查尔斯滤色镜它的蓝色或绿色会变成红色。
6.白矾与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质,如果铜锈是透明的结晶锈,我们可以取下一块放在热水里,如果遇到水后能溶化的,就有可能是这几种伪锈。有人也提倡用舌头尝试青铜器锈的味道,白矾的味道非常涩,其它结晶状的伪锈有时是苦的或咸的,而真正的古铜锈几乎没有味道。笔者认为有些伪锈有毒,最好不用这种尝味道的方法。将水喷洒到铜锈上,观察铜锈的亲水程度,古铜锈是亲水的,那些用油漆、胶水的亲水性则较差。
7.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铜锈的结晶形态及生长状态,可以发现新铜锈和老铜锈有很大差别。
由于篇幅所限,上面简单地介绍一些通过锈蚀分析鉴定古铜器的原理与方法,更多运用科技鉴定文物的内容将在笔者撰写的《古玩解剖辨伪图说》中详细介绍。笔者正在尝试采用现代成分分析技术对铜器表面锈蚀的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铜器组成材料的因果关系分析,或与数据库对比,也可以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在未来的文稿中会提供。希望能与众多的收藏者和专家交流,为文物鉴定做点实事,以推动古铜鉴定技术更上层楼。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责编: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