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宁夏新农村创新发展“亮点”多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8日 09:56 来源:

  “新农村建设到底怎样干,中央方针怎样才能在基层化成实际行动?”面对记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厅长赵永彪半是沉思半是发问:“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异地创新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则”。

  经过两天的基层采访,记者了解到在宁夏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探索努力下,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路越来越对头,步伐越来越坚实,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庶,尤其正在全区广泛推广的三种模式很具有创新性。

  “土地信用社”提升土地价值

  钱可以存在银行,土地可否存储?可否实行借贷?地处平罗县的小店子村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宁夏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经济欠发达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发展现代农业及规模化特色农业举步维艰。如何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价值?如何转变西部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其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自治区正在全面推广平罗县小店子村实行的“土地信用社”模式。

  村民王金学乐滋滋地对记者说:“怎么算怎么划算!我一家三口18亩地,年年种小麦、水稻,每亩毛收入1000元。今年3月我拿15亩地存进村里的土地信用社,由信用社招标外地的专业种植大户来种,按每亩480元我先拿到7200元,去掉春耕每亩需要支出的400元左右的种子、化肥钱,我家每亩才亏120元。不过,由于他们还反过来聘我们两口子干5个月农活儿,每月我们夫妇挣得工资1700元,这样我家今年在没有任何风险的条件下增收7000元不成问题。”

  “正因为农民认为划算,于是他们便自愿地把土地存储信用社,有了农民的支持,我们这一模式才有了广泛推广的可能性”。平罗县委书记马文娟讲起话来有板有眼。我们这种建立土地归村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土地经营权在农户基础上的“土地信用社”,可以说实现了一举五“赢”:第一是实现了土地的集约规模化经营;第二是有效地解决西部撂荒地及土地有续流转问题;第三解决农民收入增幅缓慢问题;第四是使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第五是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养老等相关社会保障问题。

  目前,平罗县已成立土地信用社23个,存贷土地5.6万亩,参加存地农户772户,存入荒地13266.45亩,农民挣回工资达10万元,农业经济效益增加166.3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600元。

  “村队企业化”壮大农村经济

  经济欠发达,导致宁夏村集体经济近乎空壳,加上走过村办企业的弯路,农民就地转变身份难以实现再就业。如何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如何使农民实现就地转移?目前,高庄乡远景村“村队企业化”模式正在宁夏走红。

  记者来到青山绿水自然间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远景村党支部书记吴可林介绍说,这是宁夏新秀贸易有限公司与远景村联合建设的村队企业化项目。远景村土地信用社以50亩土地入股参与固定回报。该企业是一家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产品开发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企业,主要产品为辣油、辣酱及其边际产品。2006年5月,企业投资1378万元的一期工程开工投产,截至目前已生产辣椒系列产品1000吨,年增加农民收入360万元,返还村集体2万元,解决本村300农民就地就业。

  平罗县委书记马文娟最后点评道:远景村的“村队企业化”与以往的村办企业在体制上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前是村集体经济直接参与投资、直接参与经营,现在远景村是只拿撂荒土地入股,不参与投资和经营,去年底得到2万元分红,今年底预计能得到6万元提成。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空壳”村问题和强化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又解决了村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实现身份转移。

  目前,平罗县共有56家企业与47个村进行合作,开工建设合作工业项目41个,总投资2.8亿元,就地解决4500名农民就业。

  “上棚下鱼”助移民脱贫致富

  宁夏南部山区群众的贫困程度远近闻名。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自治区对南部山区大举开展向川区“吊庄”移民扶贫工程。一幢幢、一排排“塞上(移民)新居”盖起来了,可移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依托什么进行呢?记者欣喜地在石嘴山市大武口的隆湖开发区找到答案。

  一幢幢“塞上新居”分外抢眼,一排排塑料大棚格外醒目,一个个养鱼池错落有致。“这是我们在引黄灌区有效利用盐碱地发展的‘上棚下鱼’生态农业立体种养殖模式”,大武口区委书记俞爱山侃侃而谈。为了给南部山区2.8万移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占地100亩、投资1478万元的我区第一个塞上新居工程于2006年4月开工建设,工程全部实现了“五个统一”(规划、设计、招标、监理、采购)和“十个配套”(供水、供电、排水、通讯、道路、太阳能、文化体育设施等),去年10月,153户南部山区农民喜迁新居。改变了居住环境,如何让这些农民增收致富呢?大武口区在建设塞上新居工程的同时,在几百米外又建设了占地537亩、288栋“四位一体”(种、养、沼气、温棚)的塑料大棚基地。

  “真没想到能过上这种好日子!”老家曾是南部山区隆德县的移民张富勇兴冲冲地对记者说:“尽管大武口人均一亩盐碱地,可政府帮我们家在6分地上建了一个蔬菜大棚,在5分地上挖了个养鱼池。若在一亩盐碱地上种小麦,每亩每年才能挣200元,可我在大棚里种西红柿,一年两茬可纯挣1.6万元,加上把鱼池租出去,一年也能赚得5000元,我这辈子哪见过这么多钱!”

  像张富勇这样感慨万千的移民有许多。到去年年底,“塞上新居”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2870元,已超过宁夏农民的人均收入。

  来源:宁夏日报

责编:胡琳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