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需求急剧萎缩,房价下跌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市场上频现万科等房地产商通过打折、特价房等方式抢占“金九银十”先机的场面。SOHO中国在这个时候宣布涨价无疑相当扎眼,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也不意外。但万科此前的涨价与现在的降价;万科现在的降价与SOHO中国现在的涨价告诉我们,不一样的市场有不一样的房价。
众所周知,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是针对住宅市场,商业地产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房地产行业此轮调整也主要表现在住宅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前期大量囤地的开发商资金链吃紧。而万科与SOHO中国的产品形态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绝大多数产品是普通住宅,一般都在城市郊区;后者主要是以商业和写字楼开发为主,且一般位于城市繁华地段。也就是说,万科和SOHO中国处于不同的房地产市场形态中,二者所受行业紧缩调控政策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市场需求冷暖度也不尽相同。
目前,住宅市场的冷却是显而易见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月成交量动辄就是同比下降一半甚至更多,开发商使出浑身解数促销也难以如意,市场对房价下跌的预期仍是越来越强烈,开发商一再寄予厚望的销售旺季也一个个泡汤。住宅市场的调整一方面使得不少开发商调整了经营策略,比如减少拿地、减缓开发进度和加速销售等,另一方面也促使一些开发商转投商业地产,期冀以此抵御住宅市场的寒流,熬过行业调整的寒冬。而从商业地产方面来看,今年以来,社会消费月增速稳定在20%以上,居民消费能力在逐步释放,商铺、酒店的发展前景较好,吸引了诸多社会资金的目光;再加上不少外资热衷于投资中国的商业地产。所以,相比较而言,商业地产的需求并没有明显萎缩。可见,房价在不同细分市场的分化是正常的,这种分化也表现在住宅市场内部。比如,市场上比较稀缺的别墅、高档公寓项目的价格就稳中上涨,而普通住宅价格在震荡调整;不同地段的住宅产品也表现出不一样的价格。
这种价格分化直接源于房地产行业目前的整体调整。试想在两三年前的北京、上海、深圳,不管什么品质、地理位置如何的楼盘都在涨价,而且涨价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开发商在这轮房价疯涨的盛筵中积累了目前熬冬的本钱,也埋下了现在资金短缺的风险。有的是疯狂拿地,“损失”了大笔现金,当行业从“土地为王”向“现金为王”转变时捉襟见肘;有的是大举扩张,楼盘项目在全国各地开花,当购房者紧捂钱袋、销售回款乏力时难以支撑。于是,退地的、卖项目股权的、合作开发的、打折降价销售的现象层出不穷。不一样的市场行情,当然就有不一样的房价“表情”。(记者 费杨生)
抢 眼 新 闻
|
|
|
|
|
|
|
|
|
责编: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