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经济频道 > 人物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汇源集团董事长回应“卖身”质疑:品牌无国界

 

CCTV.com  2008年09月08日 07:0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南方日报  

    正当国人为中国第一果汁品牌“汇源”将被美国可口可乐吞并而诸多猜测、扼腕叹息之时,昨日,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朱新礼首次公开露面并解释称,出售汇源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商业行为,对国家、企业、员工、消费者等都有好处,“品牌不应该有国界,不应该分人种。”他还表示,卖掉汇源并不意味着退隐江湖。

  质疑:卖民族品牌不爱国朱新礼:品牌没有国界

    上周三,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将以合计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消息传出来,引来业内外强烈反响。

    据网上一份调查显示,80%网友反对汇源“卖身”可口可乐。在大多数网友看来,根据以前经验,很多民族品牌落入外资之手后品牌将会逐渐消亡,外资进而进一步垄断果汁饮料市场。

    对于品牌,朱新礼认为,品牌没有国界,没必要打上民族的烙印。“大家不用担心汇源品牌被别人拿走了”。他解释,对于汇源品牌的问题双方是有约在先的,汇源的品牌依然在中国。此前,可口可乐方面也表示,收购汇源后,将实施“双品牌”运作,保留该企业的运营和市场定位等,而汇源旗下产品针对的主要仍是中国市场。

    朱新礼称,出售汇源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商业行为,对国家、企业、员工、消费者等都有好处。

    有相关人士指出,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一事将挑战中国新出台的《反垄断法》,该事件需报商务部反垄断部门审批。这意味着,收购一事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对此,朱新礼显得洒脱,“批准了,高兴;没批准,同样高兴。”

  质疑:出售源于达能威胁朱新礼:我是情愿的

    近期,业界对于汇源“卖身”原因的猜测也风起云涌。此前有媒体报道,汇源果汁出现经营困难,因此朱新礼选择卖掉企业;另有消息认为,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是遭到第二大股东达能捆绑协议胁迫,无奈之下作出卖出全部股份的决定。

    对于以上种种猜测,朱新礼均一一否认。“出售汇源并非汇源面临经营困难和发展瓶颈,而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一种商业行为。”他解释称,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成本上升,食品饮料行业确实存在很大压力。但是汇源果汁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牛奶的毛利大约在20%左右,果汁的毛利在40%左右。我们还有足够的空间,提高运营的效率,降低成本”。

    此前有消息称,在此次可口可乐收购之前,达能、华平基金和朱新礼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备忘录。按照备忘录,三方将一起捆绑转让股份。在对方报价之后,三方一致行动,当有一方反悔,反悔方必须承担相应损失。如可口可乐报价12.20港元,如果一方不同意,就要补偿差价。这将是一个巨额数字,而就是这条惩罚性条款,让朱新礼最后在收购协议上签了字。

    对此说法,朱新礼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我想在目前讲民主,讲权利,讲平等的时候,我不可能无奈,我觉得还是情愿吧。”

  质疑:套现退出江湖朱新礼:醉翁之意不在酒

    有业界分析,朱新礼卖掉汇源只是抛出一个饵,他的目的是扩张源头、控制上游。

    朱新礼也坦承有此打算。“卖掉汇源并不意味着退隐江湖。”朱新礼说,汇源果汁有着很长的产业链,可口可乐收购的只是汇源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汇源仍拥有果园和水果加工等产业。“汇源与可口可乐的合作,可以让中国的果汁和水果进入可口可乐的全球采购系统”。

    据悉,出售汇源果汁时,可口可乐与朱新礼签有一份收购要约。根据这个要约,朱新礼承诺,在交易达成两年内不会参与下游同业竞争。与此同时,这份收购要约也确认了朱新礼的权利:可以继续经营生产、供应及分销与果汁生产有关的可回收容器、外部包装及原材料的业务。此外,可口可乐方面也承诺,2010年底之前不进入朱新礼所在的上游业务。

    本报记者欧志葵

  记者观察

  “品牌无国界”论是“中国创造”之殇

    面对反对将汇源卖给可口可乐的众多网民的悠悠之口,朱新礼以“品牌不应该有国界”这一说法来挡架。想来朱新礼是在套用“科学无国界”这句名言。

    尽管朱新礼说这句话的时候显得坦坦荡荡,但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众所周知,在商业社会里,好的品牌是个能下金蛋的鸡,多少跨国巨头利用巨大的品牌资源,在商场上纵横睥睨,赚取超额利润。也正因为此,“品牌”成为知识产权中重点保护对象,品牌之争,也成为经济竞争中的一个高点。君不见,如果对品牌稍有侵犯,那些跨国巨头就会毫不留情地挥动知识产权的大棒。在他们眼里,品牌显然是有国界的。

    不但在跨国巨头眼里,品牌是有国界在,对任何国家的企业来说,品牌都应该是有国界的。

    培养一个品牌大不易,而我国不少好不容易“长大”的民族品牌,却不断被外资品牌吞噬,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这些年,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但一直戴着“制造业大国而非强国”的帽子。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中国制造缺乏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国只能在微笑曲线的下端苦苦挣扎。

    朱新礼要卖自己的企业,完全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容他人置喙。但用“品牌不应该有国界”的观点来包装,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现在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打造自有品牌并将其推向全球市场,已经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共识。如果“品牌不应该有国界”的观点得到认同并被广泛效仿,无疑将是对“中国创造”的沉重打击。

    中国要真正成为经济巨人,就需要更多联想、华为、海尔、李宁这样的民族品牌,也需要更多像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李宁这样的民族企业家。此前,朱新礼一直宣称自己在打造民族品牌,也以民族企业家自居。在卖掉汇源之后,朱新礼就和企业家告别,成了一个商人。

抢 眼 新 闻

最年轻的15位亿万富翁

潘石屹涨价不悔不怕摔

成龙做教授 4千万北京购豪宅

马云又有新动作

中秋将至 郭德纲开卖月饼

股市近日或将产生极端低点

汶川 8451亿不足承受全部的痛

月饼提前降价 手工制作最受欢迎

开发商忽悠层出不穷 买房者仍是"弱势群体"

责编:李菁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