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18日凌晨,中国铁路史上首列私人承包的行包专列从广州火车站鸣笛开动,开中国铁路史私人承包火车先河者就是富奎集团的总裁黄武学。1998年3月18日,是中国铁路史上颇值纪念的一天:富奎集团承包的广州-北京-哈尔滨的铁路行包专列18次于凌晨从广州整点开出了。
在多年的公路运输中,对于公路运输存在的关卡多、速度慢、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弊病,他感受颇深,而这一切却可以通过铁路来解决。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多方请教,他坚信承包铁路具有3个可能:首先,有市场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货运量猛增,导致运输日趋紧张;其次,顺应了铁路改革之需。长期以来,铁路系统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其效率与服务,一直为社会、媒体、消费者所诟病。面对各方面的压力,“铁老大”坐不住了,铁道部一直在积极探索铁路的改革与创新,1993年1月,铁道部党组在全路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新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三,国外有成功的先例。美国第一条铁路就是私人修建的。铁路私营,在国外十分普遍。
他还清醒地意识到承包铁路的战略意义:谁先承包,谁就占领了创富的制高点。
1876年,英商在上海至吴淞间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较之世界上第一条正式营业的铁路落后了51年。1881年清政府准许修建自唐山矿区至胥各庄的10公里铁路,才掀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那时大陆仅有铁路22600公里。发展至今有8万公里铁路,其中复线2万多公里。而美国早在1916年,铁路就已经达到40万公里。 中国8万多公里铁路总长,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人均铁路长度是57毫米,不及一根烟卷长,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是法国的7.9倍、德国的7.8倍、美国的2.7倍,创下了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三个世界第一。所以,铁路的战略决胜意义,不言自明。
当然,黄武学非常清楚,中国的铁路带有明显的行业垄断特征,对于自己这样一个民营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难于上青天啊。
但是,知难而上是他的性格。
1994年开始就在富奎集团(时称奥林匹克运输公司)工作,历任行政经理、企划经理、市场经理,曾参与策划承包铁路事宜的贾雪鹿,回忆起1995年第一次向铁道部申请承包“行包专列”的情况。
申请报告至关重要,黄武学抽调了专门人马,北上哈尔滨,南下广州等地调研,十几次进行修改。当这份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极不寻常的申请报告上达铁道部时,立即引起了铁道部的重视。铁道部有关部门专门派人奔赴广州考察货源。考察表明:广州货源充足,南货北调大有可为;同时又对黄武学的富奎集团进行了经济实力的调查,发现其经济实力雄厚,除龙头企业运输公司外还有宾馆、餐饮娱乐、商场、汽车维修、贸易等十几个公司,更重要的是富奎集团在银行从没有贷款,且多次为家乡大捐善款,口杯甚好,海城市委、市政府还一致认同黄武学。于是认为黄武学承包铁路专列的报告可行性很大,可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