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18日凌晨,中国铁路史上首列私人承包的行包专列从广州火车站鸣笛开动,开中国铁路史私人承包火车先河者就是富奎集团的总裁黄武学。1998年3月18日,是中国铁路史上颇值纪念的一天:富奎集团承包的广州-北京-哈尔滨的铁路行包专列18次于凌晨从广州整点开出了。
坚定背后的黄武学却在苦寻破解之术。这时,参与承包铁路策划的贾雪鹿向黄武学提出了建立企划、业务两个部门,改变经营方针的建议。虽然遭到很多元老的反对,但黄武学还是采纳了这一建议。他十分清楚,只有改变原有陈旧的观念和做法,才能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迅猛发展。
黄武学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放手让下属挑大梁,只要对富奎集团的发展有利,就鼓励他们大胆去做。富奎原有的经营模式,是针对个体业者的服装、鞋帽所采取的单一店口收货方式,在业务部的努力下,他们转向了针对大型生产企业为主的客户群。业务员奔赴珠海、中山、广州、东莞、深圳等地,与当时较大的生产企业建立业务联系;同时富奎的服务体系也建立起来,全国各地的几大分公司纷纷走上服务客户的道路,开始了门对门、点对点的服务,24小时的服务热线,总经理现场办公;集团恪守诚信的原则,一旦出现货物丢失损坏的问题,只要属于责任范围内的一律照件赔偿,绝不推卸责任;富奎公司还投入资金,建起仓库、货场、办公室等,从原有的小档口经营,开始向集团化经营迈进。
不过,转变的过程和当时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招聘过来的一名博士,干了两天就哭着走了。
经过半年的奋斗,“铁路行包专列”,终于开始满载运行,富奎集团也终于反亏为赢。到铁路行包开通一周年时,富奎集团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运输企业,公司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海城建立中集站,拥有大大小小的货车过百辆,员工2千多人,固定资产投入超过2亿,总裁黄武学被评为“亚洲改革开放的十大知名企业家”,并进入“共和国之最”。日本的“富士托浪士”公司社长亲约黄武学前去日本参观,在与众多的企业交流中,黄武学开拓了眼界,黄武学决定采用计算机管理了。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富奎集团运输管理软件诞生了,并在全国数十个网点使用。
1999年5月,贾雪鹿代表富奎集团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更多的人了解了黄武学和他的富奎集团。
1999年6月,富奎集团又承包了成都——重庆——北京的行包专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