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Three
理财师后记
当理财师跨进一所幽静清雅的小院时,眼前的景致几乎近似人间天堂:雨后湿漉漉的粉墙黛瓦围裹着石、竹、花、草,几笼引颈高歌的鸟儿各自霸占着四周的树丛,阵阵幽香时刻提醒着春天已来临了,凉凉的微风卷着细雨,将下午阳光留下的丝丝暖意荡涤一空。 在充满吴越气息的小院中的石桌旁,穿着休闲,透出沉稳气质的牛先生,细啜普洱茶的同时,正研究着将送往苏州琢磨的和田白玉,足见牛先生的闲情逸致,看来隔代理财这个困扰他多时的难题已解决了。
尽管金融危机给外贸企业带来很大影响,但牛先生表示,应对危机已经很有信心。显然这次理财规划打开了他的视野,牛先生清晰地认识到,理财不是简单的事情,应该通过专业人士帮助,在风险来临之前,理财可以帮助人们未雨绸缪,化解多种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损失最严重的企业,基本都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过度负债引发无限责任,掏空了企业和家产,而且其中不乏举借高利贷者。其实运用理财产品保全资产的投入成本不大,也会有相应收益,资金安全也很高,可是企业家偏偏不喜欢。究其原因,部分企业家对财产有很强的控制欲望,可能会成就最后的自负,也就排斥专业的意见和忠告。
“财产需要怎样的保全呢? ”在隔代理财实践中,经常听到股权保全、无限责任企业资产保全、合法避税避债、财产信托、家庭保障体系等等,虽然这些名词到处可见,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被企业家群体重视过。因此,金融危机下如此众多的企业家受到伤害就不稀奇了。过去很多企业家担心“富不过三代”,从来不相信自己会败家,现在看来守业应该从资产积累时期就要开始。
在实际中,当“财产”变成了遗产,在某些国家按照遗产制度要收取30%-50%遗产税,就意味着部分财产已经遭受损失,也就错过了最佳理财时机,由于事先缺少理财准备,事后必然有麻烦。而且“时机”决定了理财成本的高低和理财效果的好坏。就“遗产理财”而言,也可称之为“隔代理财”,其深意就是提早准备、长期规划。值得庆幸的是,牛先生安排“隔代财产规划”的时机非常好,是在他壮年之时、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最鼎盛之际,只要牛先生愿意,方案的实施是能够顺利的。
在理财规划中,如果理财规划师不能灵活运用理财工具,没有较广泛掌握税法、遗产继承法、保险法、信托法以及公司法等与个人财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少足够的企业管理经营和社会阅历,是很难做好大宗资产的隔代规划的。这,恐怕是“隔代理财”真正的难点吧。 所以说,理财就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的需求而进行不同的规划。每个家庭的规划都不相同。我们针对一个个不同的个案,希望对其他人士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