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式IPO"适时而发:保增长调结构的有力杠杆_CCTV.com_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经济频道 > 财经评论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09式IPO"适时而发:保增长调结构的有力杠杆

 

CCTV.com  2009年07月11日 15:5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证券日报  

  芝麻开门:要重启先改革

    IPO重启绝不是简单的重启,若要重启IPO,必先改革新股发行制度。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明确指出,A股市场的IPO启动势在必行,但何时启动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完善密切相关。

    确实,旧的新股发行体制的弊端已经是有目共睹:

    首先是一级市场的定价问题,常常出现定价过高的现象,造成股票还没有上市就已经形成泡沫,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现象时有出现,给投资者合法权益带来极大损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石油,公司虽号称“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但它的投资者却无法分享这一成果,公司上市不过半年股价就跌破发行价,至今仍在发行价上挣扎,多数投资者深套其中。

    其次,中小投资者中签率太低,几乎无法享受新股带来的收益。由于机构投资者同时享有网下配售和网上申购的权力,而且申购新股没有上限,这给大资金运作的机构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中小投资者要想中一手新股,却不比中六合彩容易多少。

    第三,新股上市后经常被爆炒,给投资者带来极大风险。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06年上市的中工国际。作为新老划断后的IPO第一单,发行价只有7.4元的中工国际,以17.11元开盘后,最高价被炒到50元。迄今为止,这个价格仍为3年多来的最高点,有相当一部分在该股上市首日介入的投资者至今不能解套。实际上,中工国际是一个不错的公司,业绩优良、成长性好,上市后每年都有不错的分红方案。但上市首日的爆炒不但“传染”了市场秩序,也破坏了其投资价值,此后中工国际二级市场股价表现一般,也没有多少机构投资者介入。在中工国际之后上市的一些股票,也在首日被爆炒。

    因此,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今年曾经多次强调,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三个重点是:能够形成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能够进一步体现市场公平;防止市场过度炒作。为了保证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顺利进行,证监会做了扎实的准备工作。

    随着市场的逐步回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时机逐步成熟。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比喻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在这场“战争”中,有四方作战,监管部门、发行人、投资者和承销商,但这场“战争”区别于以往战争不同的是,最终并没有胜败之分,而是达到四方共赢的结果,这就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

  原新股发行体制两大弊端

    追溯到这场“战争”的源头可以发现,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弊端是这次“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我国的新股发行曾经采取过多种方式:从最初的上门推销到后来的认购证摇号;从资金认购到市值配售再到当前的网上、网下申购与认购,无不与当时特定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改革之前实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是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及“新老划断”以后开始实施的,其基本特征是建立了一个面向机构投资者的询价机制。自从新股发行实行询价以来,基本上做到了在机构投资者询价的基础上由发行人和承销商自行定价。证监会只是进行窗口指导,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定价过于偏离市场的情况发生。因此,新股发行定价基本上保持在理性的状态。

    但是,在当前的新股发行过程中,一、二级市场价差过大,以及“打新”过分依赖资金量,使得现有发行制度争议颇多。特别是中石油上市首日暴涨后一路下跌的案例更是激发了业内争论。

    因此,业内人士归纳了新股发行制度的两大弊端:一方面容易形成机构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垄断,广大散户由于实力有限,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现行的新股发行分为战略配售、网下申购与网上申购三部分。网上申购中,机构主力凭借资金优势几乎垄断一级市场的筹码,而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中小投资者中签的比例非常低。网下申购只面对机构投资者,导致明显的不公。其次,促使大量资金都向一级市场集中,持续下去可能危及二级市场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此问题,监管部门也是高度重视,积极地多方论证各种方案,调研谋划,探求在一定的框架下,适当提高散户的中签比例。由此,也拉开了由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引发的这场“战争”的序幕。

2/5 < 1 2 3 4 5 >

相关热词搜索:   IPO  新股发行  估值水平  大盘  战略配售  杠杆  保增长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