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IPO已经重启,那么投资者是否需要担心这将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呢?业内普遍认为心理压力将大于实际影响。因为IPO首单的靴子落地,能够打消市场由于大盘股中国建筑成为首单这一传闻带来的心理面压力,或将使得市场被压抑的做多热情得到释放。
确实,随着经济好转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市场的运行环境已有较大改善,经济基本面的估值与盈利因素也将回归成市场直接的主导力量,资金推动下的反弹很可能演变成业绩推动的反转。随着大盘股IPO的接踵而至,将会形成短期压力。此外,监管层对资金流向也会愈加关注,对信贷的督察也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市场人士认为,市场恢复融资功能,是市场服从服务于国民经济这“一盘棋”中的一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也是国民经济“一盘棋”中的一步。融资功能的全面恢复,不会根本性地影响市场原有趋势。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数据中发现,我国资本市场融资通道的历次重新恢复,都是选择在市场上涨时期,IPO重启并没有改变总的上升趋势。
统计显示,A股历史上6次重启IPO后的一个月内,5次上涨1次下跌,上证指数上涨概率高达83.3%。最近一次恢复新股发行是2006年6月,新老划断第一股中工国际开始招股后,市场短期回落,大盘从1700点附近最低回落到1512点,但随后很快创出新高,此后更是一路上涨。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IPO并非决定大盘方向的指标,关键还是要看宏观经济、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和对估值高低的判断等因素。目前市场上涨的动力已经从单纯的流动性推动,转变为经济基本面复苏预期和流动性双轮驱动。投资推动的经济复苏仍未反映到企业盈利上,因此目前的宏观数据仍不够乐观,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数据会逐步改善,企业基本面得到提升,支撑市场的估值水平。
相关链接: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