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吹胀”资产泡沫
尽管有不少投资者将指数的高涨与风险联系在一起,但在另一部分投资者看来,股票、房产、大宗商品和其他一些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更像是通货膨胀的前奏。他们认为,与其在未来让自己口袋中的收入贬值,还不如继续承担资产价格的风险,获得资产增值来为自己的资金实现保值增值。
对于多年在商品市场中摸爬滚打的资深投资人王先生来说,今年以来的国内股市和商品价格的走势让他觉得颇为有趣。“股指的上扬基本上和商品价格指数的走势一样,很多情况下连日内走势也惊人的同步,当然房价的走势也差不多”。在他看来,尽管CPI数字让外界不断猜测未来国家货币政策的走向,但资产价格的整体上扬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么多‘便宜’的钱在外面流,如果不找点什么东西买,未来真的等通胀来了,手上的钱还值多少就很难说了”。
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春节后,他曾大举买入中金黄金和山东黄金两只黄金股。当时的买入均价仅分别为24元左右和34元左右。
对于其中的缘由,这位曾经有着多年有色金属贸易经历的商人认为,只要“廉价的货币”还在市场中“流窜”,市场整体的估值就会持续往上走,通胀的概念也会一直存在,这会让资源类的股票有持续的吸引力。有色金属板块固然因此受到市场的热捧,但相对而言,黄金股更具有吸引力。原因在于,我国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主业多在冶炼环节,而对上游资源缺乏足够的控制力,因此对于资源价格的上扬实际上受益有限。而黄金类上市公司对于上游资源的整合更为完善,因此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受益于资源价格的上扬。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