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每年3.9亿美元的贸易损失。”中国机电商会法律事务部陈惠清认为,欧盟市场本身技术门槛高、认证程序复杂,中国企业为进入这一市场前期投入很大,一旦退出将遭受巨额经济损失,市场份额也会迅速被其他国家企业占据。
李晓擎则更担心,一旦欧盟实施反倾销措施,还可能引起北美等市场的连锁反应,“那对中国铝合金车轮企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而且会对上游的电解铝、油漆、机床、包装、运输等关联企业产生影响。”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铝车轮制造商。中信戴卡总经理徐佐告诉记者,事实上欧盟整车制造企业对中低端产品需求很大,反倾销措施对这些企业也会造成损害,最终得利的只有少数铝合金车轮制造商。
动员一切资源实现“突围”
据相关法律人士介绍,欧盟立案后将会采取问卷调查、实地核查和听证会三种方式进行调查。如果同时满足存在倾销、对欧盟内部行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倾销和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必须符合欧盟共同体整体利益四个要素,欧委会就会裁决实施反倾销。
此前,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中国对欧出口的铝合金车轮占欧盟市场份额不足8%,不会对欧产业造成损害,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没有必要。
这位负责人同时质疑,欧洲轮毂制造商协会递交的申诉书在申请人资格、替代国选择等方面存在问题,不符合WTO反倾销协议的有关规定。但是,随着欧委会的正式立案,意味着中国不得不着手考虑如何进行抗辩。
相关链接: